以下为《《分一分与除法》教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课 题
分一分与除法②
教学内容
XX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29-31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经历分饺子的活动,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演示、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除法的含义,提高文本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3.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4.初步认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感受到平均分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除法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初步认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预设
一、
复习引入
复习:
20里面有几个5
14里面有几个7
学生独立回答?并用数学语言说说原因
认真倾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教学意图:上节课的复习,为之后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
探究平均分的含义
1.小胖和小巧去小丁丁家作客,小丁丁爸爸准备了15个饺子,分给3个小朋友。?
(1)仔细观察,你觉得这样分公平吗??
(2)继续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小结:像这样,每个人分到的个数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判断
以下分法是平均分吗??
小结:每一份的数量一样多才是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分,举例:发本子,分组……平均分是分一分的一种特殊分法。
3.揭示课题
观察并思考
(1)不公平??
每个人分到的是相同的,这样才公平。
理解平均分
2.思考并判断
认真倾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理。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意图: 创设小丁丁家作客的情境,从原先各人分得的饺子个数不一样多,引起小胖的质疑(“为什么我比小胖多”),最后通过移多补少调整为一样多,让学生经历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的数量同样多,这样的冲突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平均分是分一分的特殊情况,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三、
实践体验总结方法
分草莓
12棵草莓,4人平均分,全部分完,每人能够分到几颗??
让我们看看小伙伴们是怎么分的,课本第30页。???
黑板演示过程
小结:12颗草莓,4人平均分,每一次分掉4颗,每人每次分得1颗,分了几次每人就分到几颗。
算式
乘法算式
每一次分掉4颗,也就是想:12里有几个4,可以用乘法思考:12=( )×4;
4人平均分,也就是想12里有4个几,可以用乘法思考:12=4×( )。
(2)除法算式
这两种思考方法,我们都可以用除法算式12÷4=3来表示。
?①这个除法算式读什么?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自学书本第30页。
?②完整板书
小结:把12个草莓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个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4.你能完整解答这一题吗?
自学“分草莓”。
交流分法
我发现一共拿了3次,第一次拿出4颗,每人分到1颗,第二次又拿出4颗,每次人又分得1颗,第三次又拿出4颗,每人又分得1颗。正好分完,12颗草莓被4人平均分,每人分得3颗草莓。
3.自学并交流。?????
除号左边的12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东西的总数,除号右边的4是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除号表示平均分。等号后面的3是商,表示每人分到3个,是求得的结果。?
整道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
4.12÷4=3(颗)
答:每人能够分到3颗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学生谈收获
学业成果:梳理知识,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人分到的个数一样多)
?
12 =( )×4 12 = 4×( )
12 ÷ 4 = 3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作业设计
练习册p35、36
教学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分一分与除法》教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分一分与除法》教学教案由用户“shmorn”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