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原电池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原电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选修《化学4》第一章中的《原电池》 。学生在《化学1》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在《化学2》学习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中化学能与电能等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电化学知识的基础。本节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不能根据日常生活、生产直接得出本节课知识。本节课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对于指导日常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本节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接着通过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理解了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后教材中设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归纳,从而得出原电池反应的实质。 “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习题中用铜、银和硝酸溶液设置一个原电池,也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延伸。
【学情分析】
1.知识与技能基础:
学生在《化学1》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在《化学2》学习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中化学能与电能等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情感与非智力因素: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快速发展期,思维特点由主要是形象到主要是抽象的过渡期。根据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好奇心强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重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解释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说出半电池、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2.能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长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生活情境的创设,讨论、探究与归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原电池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其中乐趣,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2、通过实验增强探究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的概念,掌握原电池的原理、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等。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及应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讨法、讲授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小功率耳机、构成原电池所需各仪器、药品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1、创设情境,演示“苹果电池”实验,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
2、提出问题: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电池,使学生明白生产、生活中总是离不开电池,然后提出疑问,电池是如何产生的呢?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设问造成学生心理上“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思维状态。
教学过程
概
念
形
成
1、设计方案,进行推论,实验验证:
师生观察锌与稀硫酸反应现象并分析其电子得失情况;接下来把铜放入稀硫酸,观察现象;最后把锌与铜连接放入稀硫酸;观察现象并让学生做记录。
2.合作学习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组织各组同学交流,得出结论。4.装置中是否有能量变化?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变化?
3.探究问题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归纳总结
一起归纳出归纳讲解并板书原电池概念、工作原理和反应本质。
5、探究问题二:
教师提供稀硫酸和Zn、Fe、C、Cu,导线、电极棒、烧杯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试验讨论分析,原电池组成的条件,并判断对应图示的正负极、电子移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和知识上的补充。
七、板书设计
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
总反应方程式:Zn+2H+= Zn2++ H2↑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原电池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原电池教学设计由用户“marry_chen”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