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草原》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前准备
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见到过草原吗?请见到过的同学描述一下草原的风景,说一说在草原上的感受。
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播放凤凰传祺的歌曲《我从草原来》。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草原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理解“一碧千里”(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茫茫”就是模糊不清,结合图画,让学生说说“并不茫茫”的意思。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体会用词的准确,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好,为什么?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③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拿出一张中国画,向学生演示讲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②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②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写的?(感受)
③不同的心情对周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落下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草原》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草原》教学设计由用户“jaychpk”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