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校导学案
学科:语文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师:
课题
15、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时
1
课型
识字
学习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XX独特的美景。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修改
一、激趣导入,走进作者
1.图片激趣,欣赏XX。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XX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XXXX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XX美景图片)
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XX比作图画,有人把XX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XX的古诗。(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某某的生平介绍)
(4)理解诗题。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①学习“晓”。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
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课件出示:
(诗人杨某某)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诗人在送别友人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他又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学习理解:毕竟XX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XXXX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
3.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4.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
(1)品荷之多。
①“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
②指导朗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③指名读、小组读。
(2)品花之艳。
①早晨的太阳是怎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②指导朗读:读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红艳。
(3)品人之情。
①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XX景色的情有独钟?
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②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入情入境,读中悟情
1.配乐诵读: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XX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试着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呢?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我,就是杨某某……(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代诗人在写诗词时常用的手法,以后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
3.朗读全某某,熟读成诵。
(1)学生自读。引语:这首诗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读起来可好听了。
(2)指名读,师生对读。
(3)引导背诵。
4.布置作业。
(1)收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XX》《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些诗中蕴含的情感的不同。
(2)动手画一画《绝句》所描绘的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
五、作业布置
1、写字书书写“绝、含、岭、吴”这几个生字。
2、背诵《绝句》。
3、理解诗意,并想象画面。
4、完成《同步》15课。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反
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学案由用户“huage24”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