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3 金色的鱼钩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土过草地,不惜牺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题“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目标解读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从这些表述可见,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要求,对阅读客体(文本)而言,是落在故事大意(事件梗概)、人物形象、语言等要素上面,对阅读主体(学生)而言,是落在自我感受上面。第三学段要求能简单描述”“说出感受”,也就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更具体(从“大意”“梗概”,到“场景、人物、细节”),对自己获得的感受更明晰(“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需说明的是,这里还是强调“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和感受,而并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和评价。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很喜欢学习故事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而这篇课文就是这样,所以学生会非常喜欢读课文。但是要想在读中达成语文素养,如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等,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征系列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图片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块二 文本故事初次读,班长形象眼前现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概括,全班同学补充: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2.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板书:接受任务 护送病号 壮烈牺牲 永远怀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默读课文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再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三 文章描写细细品,红军精神心中立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故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课件出示: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话形式结束课文,不仅升华主题,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由用户“sbs214”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