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演奏乐器,学会分析音乐要素。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曲音乐风格。
2重点难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舞曲风格的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老师通过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3.探讨《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曲式结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聆听
波尔卡舞曲导入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轻歌曼舞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裁的音乐作品,这节课呢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介绍:
1)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
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2)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2:再次聆听乐曲,听一听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
师: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聆听:这是一场怎样的舞会,为什么?
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师: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电闪雷鸣)。
3:分段聆听音乐,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不过这还很肤浅,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1)聆听感受A-a主题:这是一段描写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引导学生尝试创编波尔卡典型节奏为音乐主题伴奏。
(2)聆听感受A-b主题: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实践,配合音乐模仿波尔卡舞步,学生分小组合作表现。
(3)聆听感受B-a主题: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带领学生画音乐旋律线,尝试用手部律动表现音乐。
(4)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解和说明。
活动3【测试】拓展实践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的场面,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欣赏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如果同学们觉得意犹未尽的话课后还可以去欣赏《闲聊波尔卡》、《啤酒节波尔卡》、《拨弦波尔卡》等经典的波尔卡舞曲风格的作品。
活动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聆听、感受、赏析管弦乐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初步了解波尔卡的相关文化,尝试用简单的乐器以准确的速度、力度演奏。音乐的魅力所在无时不在生活中出现,给大家带来欢乐作用的同时又像请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得到精神的力量和满足。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2)由用户“xiaobin890415”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