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八年级 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姓名:
吴迪
工作单位:
随州市季梁学校
学科年级:
物理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温度的定义;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4.温度计的原理,结构,使用。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温度和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听课和笔记找不到要领,学习的效率不是很高,在物理学科的思维敏捷度不是很快,温度的概念很难把握,爱死记硬背,不理解消化;遇到了物理里面不懂的知识点也不爱问老师,不看物理课本,对温度的知识点很陌生,也不喜欢理论联系实际,不喜欢从生活走进物理,将物理知识点服务于日常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设计导入:
让学生观察本章节首图雾凇,提问学生有关雾凇的知识点,
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新知识探索环节: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一只手接触冷水,另一只手接触热水,过一会儿,两只手同时插入温水中,如图所示,感受一下,两只手的感觉是一样的吗?说明什么问题?
取一个带塞玻璃瓶(如注射用青霉素瓶)和一根细透明塑料管(如细饮料吸管),在瓶中装满水(在水中滴两滴红色墨水),将细管插入塞中并使细管中的水略高出瓶口,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将玻璃瓶放入温度更高的热水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液面高度的不同,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1.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在制备简易温度计时,玻璃管越细越好,能更好地观察到液面的变化;在玻璃瓶的水中加入红墨水,可以方便观察到液面的变化.
4.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另外也有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新知识巩固巩固环节:
1.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2.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细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这种结构使体温计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每次使用前,体温计需要甩动,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1.取一支体温计,认识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
解:35℃~42℃、0.1℃.
2.将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同时放入一杯温水中(37℃左右),待示数稳定后读数并记录,将它们取出过两分钟后再次读数,比较它们的示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体温计示数较高;实验室用温度计拿出后示数下降,而体温计拿出几分钟后示数保持不变,因为体温计有一缩口结构.
1.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表现在:①量程不同;②分度值不同;③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不同;④结构不同.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然后要看清它的分度值;
3.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很好,就是这节课连贯南紧凑.
七、教学课件
见附件
八、板书设计
见附件
九、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自然过度到了温度定义上,使学生对“温度”一词有了感性认识,内容浅显,适合学生掌握,对温度计的数学:采用了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让学生知道了使用科学仪器的一般方法,对于初中教学是非常好的街接。(初中: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方法的原点应该来自该节课),对自主性教学的认识:利用学生的观察成果,利用学生的嘴巴,利用学生的思维达成教学目标,学的主体是学生,得到学习成果和快乐的还是学生,老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学设计及反思由用户“彤小彤12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