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集合的含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③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②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2.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他们的定义是什么?
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
(二)研探新知
如果把XX中学高一(1)班的每一个同学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
请全体女生起立,如果把我们班的每一个女同学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
思考:
下面的例子也都能组成集合吗?他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①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②所有的正方形;
③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④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例如,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构成一个集合,你们每个同学都在这个集合中,隔壁班的同学不在这个集合中.“美女”能构成一个集合吗?不能.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我们班有模样相同的两个同学吗?没有.说明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我们班每个星期都会换座位,我们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改变了吗?没变.
说明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思考: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①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②我国的小河流;
③中国的直辖市;
④身材较高的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小写的拉丁字母/,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A;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A.
如果用A表示“我们班的所有女生”组成的集合,xx属于A,xxx不属于A.
3.常见的数集及其记法: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随堂练习
例1.已知集合M={m(N|8-m(N},则集合M中元素个数是( )
A.6 B.7 C.8 D.9
答案:C
例2.用符号“(”或“(”填空:
0_______N,/______N,/______N.
答案:( ( (
(三)小结
1.集合的含义.
2.元素与集合.
3.集合的表示:
①自然语言;
②字母表示;
③列举法;
④描述法.
(四)作业: P5 练习1.2.
四.板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
集合相等
2.元素与集合
/∈A
/A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同时集合又是一个定义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模糊,熟悉是因为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掌握了大量集合的实例,模糊是由于对于集合含义的描述,以及集合的数学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理解的并不十分到位、准确。同时虽然本节课对于学生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效果的最大化,但美中不足的是课堂讨论问题设置稍有不当,在加大点难度更好,课堂练习难度较小,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在课后要对课堂上的试题加大思考度,以便能达到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
教学形式方面,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我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要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论和理念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行之有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集合的含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集合的含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用户“zhouzhou166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