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从军行教案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背景资料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爱国情感,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过程】
一、铺垫渲染,引入新课
1、我知道我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古诗词,今天老师给个机会给你们表现一下。(课件 指名读)像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边塞诗)像这样描写边塞风光与军民生活的诗歌称为边塞诗(课件 指名读)
2、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诗人有岑参、高适、王昌龄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昌龄的《从军行》(板书)
学生简介王昌龄 解释诗题
小结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奔赴唐朝的边塞,去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战士们的作战情况吧。
二、整体通读,理解诗意
1.请大家认真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一读,指导:注意节奏和停顿
3.师生接读
大家已经读得比较有味道了。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此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查背景资料、看插图、想象画面)
4.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方法,试着理解诗意。
三、品悟诗情,体会诗境
1.你从诗中读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雪山)
青海湖本是碧波荡漾,美丽宁静的,(出示课件)
雪山指的是祁连山,(课件
它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终年积雪,银光闪耀,异常壮丽
这一青一白两道风景,本应带给我们纯洁的美感,可是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暗”字呢?
(风云变幻,转眼间长云翻滚,高原气候变化大,气候恶劣;
黄沙漫天,地理环境差;
还有战事不断,连年的烽火,四起的硝烟,也遮暗了雪山)
2.还有什么景物? 一座孤城,玉门关
这孤城正是将士们戍守的营地,与之遥遥相对的玉门关,至今仍留有遗迹。(课件解释说明)
同学们,你们知道玉门关是干什么的吗?)(课件出示解释玉门关)
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和玉门关有关的吗?
羌笛何须——你感受到什么?
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那里实在太荒凉,太偏远了。
明月出天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想到这几句诗,再读诗句,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
3.引读
大漠荒凉,只有呼啸的狂风和漫天的黄沙相伴,守边的将士怎能不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所以眼前的景物让他们感到——
茫茫大漠,无边的戈壁,人迹罕至,前有劲敌,后无援军,城中的将士可谓是孤军奋战,怎能不倍感孤独?正是——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移情入境,用“暗”和“孤”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孤寂、苍凉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边塞之地的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生活——孤寂。真是——
4.可是将士们要面对的仅仅是这些吗?
还有频繁的战事,总是要打仗的!诗中怎么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从哪能看出来战事频繁?
“百战”真的是一百次吗? 不是,形容多,“百”字在这里只是一个概数,大大小小的仗不计其数。
还从哪里看出来的?
“穿”金属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不可思议啊!是什么磨破了金甲呢?(黄沙:戍边时间长,长年累月在沙漠里摸爬滚打,金甲都磨破了)
还可能是怎么穿破的?
(敌人的刀剑刺穿的。说明敌人强悍,战斗艰苦)
5.师:将士们面对面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更要屡战敌军。很可能就在明天,又有一次战斗要打响,很可能又有将士被刺穿金甲,伤痕累累,甚至血流成河,也可能又有多少鲜活得生命在沙场上戛然而止,化为累累白骨。就算这次战斗胜利了,可是敌人没有彻底消灭,边关何时才有宁日?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呢?是不是有人又要重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凄凉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留给我们的边塞诗。它激励着时代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豪情。让我们一齐来朗诵这首《从军行》(齐某某)
四、拓展延伸,升华悟情
战争是残酷的,是我们所有的痛恨的事。可是自古以来,天下从未真正太平过。此时此刻,仍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在经受战火的折磨。
这是前段时间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的图片,正如唐朝诗人所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我们希望在和平中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如果有一天战火燃起,一旦有一日,我们也踏上战场,我们的耳畔也会响起千百年来爱国将士的豪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如我们单元导读中所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从军行教案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从军行教案设计由用户“女神花茶”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