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平均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平均分(第7~12页)
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主题图展现了学生在一起分东西的情境,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是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基础的。
(1)情境具有普适性。
教材提供了学生将要去参观科技园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可以不受季节限制,避免因情境给教师带来教学时间方面的困扰,满足了教师实际教学的需求。
(2)展现了平均分的过程。
为突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与乘法学习时的主题图相区别,主题图中增加了对学生平均分东西过程的展现。画面呈现的所要分的物品包括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中两幅图(糖、橘子)分别展现了平均分好后的情况和还没有分的情况,突出了平均分的含义;另外两幅图则分别展现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操作过程,有平均分成6份的,有1份1份分的,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分物的需求。
在创设参观科技园的情境后可用课件或挂图呈现同学们一起购买来的食品,有糖果、橘子、果冻、火腿肠等,将这些食品堆放在一起。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买来的这些食品怎么处理?”“你遇到过分东西的情况吗?”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
(2)从整体到局部,指导学生有序观察。
出示主题图后可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看一看、说一说“同学们买来了哪些食品?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接着让学生分别观察分东西的四组同学,围绕“他们分完了吗?”“他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进行讨论,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3)动手尝试,积累经验。
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没有分,并用学具试着分一分。对学生的分法教师不予评价,学生可以自由分物,主要是积累分东西的经验。
编写意图
(1)在对比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设计了让学生分少量物品的活动,并用直观图将分一分的各种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对比清楚地体现平均分的含义。并通过“做一做”第1题对平均分的含义进行巩固。
(2)注重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对平均分结果的表达就是后面要学习的除法算式的含义,教材通过“做一做”第2题的填空练习,完整呈现了表达平均分结果的文字,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平均分的结果进行表达,为后面除法含义的教学作好铺垫。
(3)渗透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做一做”第2题中的枫叶都是分好的,并安排了让学生算一共有多少片枫叶的内容,学生可以一片一片地数,也可以用加法或乘法计算,对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作了很好的渗透。
教学建议
(1)激活经验,促使多样化分法的生成。
教师可借助点子图和数的组成,让学生回忆6可以分成几和几,体会6分成两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将6块糖分成3份,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避免只出现平均分一种情况。
(2)加强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之后教师可呈现教材上3种分法的直观图,让学生先观察他们是怎样分的,再数一数每堆各有几块,在直观图下写出相应的数;然后想一想哪种分法更“公平”,并说一说这种 “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通过从“形”到 “数”等多方面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3)注重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在完成“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枫叶图,把平均分的结果完整地说一说,并通过动作与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等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编写意图
例2呈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平均分物的情况之一:等分(分配)。
(1)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
本节重点教学平均分的方法。例题在情境图中呈现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平均分操作方法:一个是1个1个地分;另一个是先每份放2个,再每份放1个。通过教材中的提示“还可以怎样分?”体现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6题的练习,可让学生说一说“‘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除法概念的建立作准备。
(2)借助几何直观深化平均分的概念。
利用第7题数据的特殊性,在完成习题后应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可围绕“说一说自己拼长方体的过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根据平均分好的图,你能想到一个乘法算式吗?”等问题进行交流。
(3)重视开放性活动后的交流与反思。
第9题可为学生提供18个圆片,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在交流各自分法的过程中,注意体会哪些同学的分法一样,并使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对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形成概括化认识,为除法的认识作好准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平均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平均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由用户“知弈行南”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