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全髋关节成形术后康复指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全髋关节成形术后康复指南
全髋关节成形术(THA)是治疗晚期髋关节炎最常见的手术操作之一。为了实现改善功能移动性的目标,术后康复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全髋关节成型术
1.术后第一阶段:急性治疗期(第1~4天)
目的:
●独立的转移训练及安全地上下床/坐椅/马桶
●使用手杖或腋杖在平地及台阶上独立走动
●独立进行家庭训练计划
●了解有关知识并遵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注意事项
●独立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
注意事项:
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后外侧入路)
避免手术侧卧位
避免将枕垫置于膝下以防止髋关节屈曲性挛缩
仰卧位时应使用外展垫枕
如果同时行截骨术,应减轻负重至20%~30%
治疗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踝泵,仰卧位髋关节屈曲至45°,坐位伸膝及屈某某(小于90°)练习,站立位髋关节后伸、外展及膝关节屈曲练习
在辅助装置协助下渐进性走动———从助行器到手杖或腋杖
利用辅助装置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及交替步态
非交替性台阶练习
复习并指导髋部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评估辅助装置的需要情况
冷冻疗法
术后镇痛是术后治疗及完成康复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密切监测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疼痛状况。对患者进行药物镇痛治疗的培训,并鼓励患者在一天之中有规律地服用镇痛药物,以保证其可正常参加康复训练。应告知患者一次坐位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免引起髋部不适及僵硬从而影响其活动度。加强患者对过度肿胀的感知力,鼓励其抬高或支撑起患肢并警惕髋部等注意事项,同时使用充气治疗仪或进行踝泵练习。这一阶段对术后患肢过度肿胀或腓肠肌压痛的监测尤为重要。持续的过度肿胀及腓肠肌压痛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应及时请内科会诊。在离床走动中,患者可能出现一定的步态偏差,这主要是由于疼痛及髋部屈肌柔韧性下降造成的。因此,在急性治疗期,密切观察患者的走动情况,并及时纠正存在的步态偏差十分重要。对于非骨水泥固定型全款关节成形术,患者术后的负重情况由手术医师依据术中所采用的固定方式具体决定。无论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成形术,如果同时行转子间截骨术,则患者术后负重应严格限制于足尖接触负重(toe-touch weight-bearing, TTWB)或只负重体重的20%-30%。
2.术后第二阶段:早期柔韧性及肌力强化训练(第2-8周)
此阶段应持续至手术医师认为可解除一切注意事项,并应根据患者术前可耐受范围内负重情况及离床走动情况开展训练。
目标:
最大限度降低疼痛
无辅助装置下使步态正常化
髋关节后伸0°-15°
控制水肿
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注意事项:
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后外侧入路)
避免高温
避免一次性长时间坐位(超过1小时)
避免疼痛下进行治疗性训练及功能性活动
避免双腿交替性爬楼梯,直至上下台阶练习均已顺利完成
治疗措施:
继续开展后期家庭训练计划
冰敷
俯卧位训练
短曲柄测力机(90mm)练习
步态训练
反向活动平板训练
髋部近端肌力强化训练
闭链动力性训练:腿部下压练习/离心腿部下压练习
前向上台阶练习(从10cm、15cm到20cm)
本体感觉/平衡训练:双侧动态活动练习及单侧静态站立练习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水池疗法
基线测定:功能范围测试,定时起立行走测试,单腿站立时间
活动量的增加可引起下肢水肿。此时,应注意检查伤口周围及肢体远端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受损。外科专科医院的手术医师通常建议患者在解除了髋部注意事项后再开始驾车。
在达到了该阶段出院标准及经内科医师会诊后,可允许患者恢复其他娱乐活动,如双打网球、棒球、跳舞等。应提醒患者循序渐进地开展新的活动项目,并根据自身的症状及时修改或中止原定计划。外科专科医院的手术医师通常不鼓励患者恢复具有高冲击性的运动项目,如单打网球、跑步、美式墙网球/壁球及曲棍球。
在该阶段结束时(第12-14周),有时患者可能仍然存在着可测量到的双下肢不等长。当双下肢相差超过10mm,则需用足跟垫加以矫正。这样有助于恢复正常的髋部力线,防止脊柱及其他关节由于对线不良而承受过度的应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全髋关节成形术后康复指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全髋关节成形术后康复指南由用户“sinner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