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音乐下册欣赏课《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音乐下册
欣赏课《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2011年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体验放在整体音乐欣赏的实践中进行,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有利于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体系,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整体把握,这样才能把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与音乐艺术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教材分析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中间转为G大调,乐曲轻松跳跃,形成舞蹈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某某。
学情分析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根据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应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2) 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能听出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3) 学生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简单分清乐曲段落。
(4) 学生能听出音乐变化并随之表演,感受表现音乐的乐趣。
教学设想
通过聆听学习和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并能尝试把音乐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或表现乐曲,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瓷杯、勺子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1、师:今天啊,我们将要随着音乐来听一个小故事。在奥地利的小镇上有这么一座铁匠铺,(课件说明:出示课件中老铁匠和小铁匠的图片)铁匠铺里的老铁匠和小铁匠打铁的手艺非常了得,小镇上生活的所有人家使用的铁制品都是他们亲手打造的,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打铁的?用什么工具来打铁的?(课件说明:课件播放乐曲最后一句)[设计意图:给学生讲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生:锤子。
师:哦!他们是用锤子,有节奏的在敲打铁块儿。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打铁的声音]
2、师:他们打铁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来听一听。(课件说明:课件播放乐曲最后一句)
生答:有的声音非常的强烈,有的声音非常的轻巧。 评价:你的小耳朵真灵敏,表达的也非常准确!
师:对了!声音强烈的是老铁匠用大锤子,声音轻巧的是小铁匠用小锤子。 [设计意图:学生能分辨音乐中声音的强弱]
3、模仿铁匠打铁
师:我们来看!这是大锤子还是小锤子? (课件说明:指着课件节奏图中的大锤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音乐形象贯穿整节欣赏课为学生欣赏提供了形象化的依据,让学生听得不枯燥,还很自然的根据音乐形象为乐曲划分段落并准确表现。
在整节课结尾处给学生演奏小碗敲出的乐曲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学生体验了从生活中的声音到美妙的乐曲再到生活中的声音的过程,让他们明白音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勤于实践他们也能把普通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正扣住了本单元的主题——生活中的声音。
3、今后调整思路
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在节奏练习部分多花点时间让学生配合好,这完整的表演整首乐曲的时候,可以先按老师的要求表演一遍,再按自己的想法表现一下,可能会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音乐下册欣赏课《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音乐下册欣赏课《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由用户“biu老胖”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