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最新】XX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最新】XX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以下为《【最新】XX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学科专业基础

一、绪 论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健康的概述。

2.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的等级。

①一般常态心理者。

②轻度失调心理者。

③严重病态心理者。

(4)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②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③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3.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小学生身心特点。

①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问题。

①抑郁。

②羞怯。

③嫉妒。

④逆反心理。

⑤猜疑。

(2)中小学生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说谎行为。

②攻击行为。

③厌学行为。

④早恋问题。

(3)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自我控制失调。

②抗挫折能力低。

③麻木或冷漠。

(4)中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与同伴的关系。

②自我为中心。

③自我封闭。

④与教师的关系。

2.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1)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

①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

②生活环境的变迁。

③学校。

④外来文化及传媒。

(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

①学习缺陷和恐怖经历。

②幼年时的心理剥夺。

③个体心理素质。

④青少年期的失调。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2)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②德育渗透。

③班主任工作渗透。

(3)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

(1)分区观点。

(2)结构观点。

(3)动力观点。

(4)发展观点。

(5)适应观点。

2.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分析。

(4)移情分析。

(二)行为主义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3)社会学习理论。

2.行为主义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松弛训练法。

(2)系统脱敏法。

(3)满灌疗法。

(4)厌恶疗法。

(5)宣泄疗法。

(6)操作性条件反射技术:强化、消退和惩罚。

(三)人本主义理论

1.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罗杰斯就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

第一,来访者主动求助;

第二,治疗者说明情况;

第三,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第四,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第五,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第六,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

第七,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第八,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

第九,疗效的产生;

第十,扩大疗效;

第十一,来访者全面成长;

第十二,治疗结束。

(四)认知心理学理论

1.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观点。

(1)ABC理论。

(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艾利斯总结了通常会导致神经症状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

①一个人绝对需要生活中每一位对他重要的人的喜欢与赞扬。

②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一个方面有才能、有成就,才有价值。

③有些人是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④事不如意是可怕的灾难。

⑤人的不愉快是外界因素造成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

⑥对可能(或不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物,应该牢牢记在心头。

⑦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⑧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⑨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人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不可改变的。

⑩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每个问题都有正确而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找不到这种办法,则是莫大的不幸。

2.合理情绪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治疗过程。

①心理诊断阶段。

②领悟阶段。

③修通阶段。

④再教育阶段。

(2)治疗技术。

①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③认知家庭作业。

(五)森田疗法

1.森田的神经症理论。

(1)普通神经质。

(2)发作性神经症。

(3)强迫观念症。

2.森田疗法的治疗理论。

治疗时指导要点如下:

(1)对症状的说明(说明患者的症状是因疑病性基因和精神交互作用而造成的)。

(2)心理构造的矫正(通过语言的指导、矫正)。

(3)通过患者自身的体验去达到对症状的理解。

3.森田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森田疗法以住院为原则,治疗全部过程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约1周):绝对卧床期。

第二期(3天~1周):轻作业期。

第三期(1周~2周):重作业期。

第四期(1周~2周):实际生活期。

三、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

(一)对学习的科学认识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

(1)学习者。

(2)刺激环境。

(3)反应。

3.学习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2)不良学习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3)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的影响。

4.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1)整体与部分学习法。

(2)集中与分散学习法。

(3)过度学习。

(4)迁移学习。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卫生问题及调适

1.学习动机不当。

2.注意力不集中。

3.考试焦虑。

4.学习障碍。

5.厌学、逃学。

四、中小学生人际关系与调节

(一)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概述

1.人际关系的定义。

2.人际关系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同伴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理论。

(1)国外有关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理论。

(2)国内有关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理论。

(二)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1.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人际关系。

3.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同伙关系发展的特点。

(2)小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

(3)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

4.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同伙关系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

(三)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及人际关系的调节

1.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1)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2)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2.同伴交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调节技能。

3.亲子交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调节技能。

4.师生交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调节技能。

五、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概述

1.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2.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3.青春期是一个性成熟时期。

(二)青春期性心理

1.青春期性心理概念。

2.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阶段。

(1)疏远期。

(2)接近期。

(3)依恋期。

3.青春期性心理特征。

(1)性心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

(2)性心理的强烈性和文饰性。

(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4)性心理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性心理健康标准。

(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1.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性教育的全面性。

(2)性教育的指导性。

(3)性教育的情感性。

2.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1)自慰。

(2)早恋。

(3)遗精。

(4)性幻想。

3.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技巧。

(1)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早比晚好。

(2)不同年龄阶段性健康教育内容不同。

(3)性健康教育授课策略。

六、中小学生的情绪与教育辅导

(一)情绪概述

1.情绪的概念。

(1)生理唤醒。

(2)主观体验。

(3)外部行为。

2.情绪与身心健康。

(1)正常情绪的鉴别。

(2)不良情绪的危害。

3.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①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②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③情感更加富有稳定性。

(2)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①情绪活动具有外露性。

②情绪体验具有迅速性。

③情绪活动具有两极性。

(3)高中生情绪发展特点。

①情绪表现具有内隐文饰性。

②情绪反映具有两极波动性。

③情绪体验具有延续性、丰富性和特异性。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成因

1.自卑。

(1)自卑的表现。

①自我评价过低。

②某一方面的自卑情绪扩散到其他方面。

③有意识地掩饰“缺点”。

(2)产生自卑的原因。

2.焦虑。

(1)焦虑的表现。

(2)产生焦虑的原因。

①因生活不适应而充满焦虑。

②因为学习不适应而产生焦虑。

③考试焦虑。

3.抑郁。

(1)抑郁的表现。

①心境不良、情绪消沉或焦虑、烦躁、坐立不安。

②思考能力下降。

③机体的变化。

(2)产生抑郁的原因。

4.情绪与情商。

(三)中小学生情绪辅导的内容

1.情绪认知教育。

(1)情绪认知。

(2)情绪认知与表达辅导举例。

2.情绪调节的教育。

(1)情绪调节的策略。

①合理发泄情绪。痛哭;倾诉;运动;大喊。

②转移注意力。

③主动控制情绪。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身心放松法;心理换位;学会升华。

(2)情绪控制辅导举例。

3.积极情绪的培养。

(1)中小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方式。

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②组织学生参加多种有益身心的班级、团队活动。

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校教育的气氛。

(2)良好情绪教育举例。

4.对情绪适应不良学生的个别辅导。

七、人格与心理健康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特性。

(1)整体性。

(2)稳定性。

(3)复杂性。

(4)独特性。

3.人格成因。

(1)生物遗传因素。

(2)家庭环境因素。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早期童年经验。

(3)学校教育因素。

①教师因素。

②同伴因素。

③班集体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5)大众传媒因素。

(6)自然物理因素。

(7)自我调控因素。

(二)人格差异

1.气质差异。

(1)什么是气质。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差异与学校教育。

2.性格差异。

(1)什么是性格。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3)性格的结构和类型。

(4)内向与外向。

①对刺激的不同偏好。

②学习方式的差异。

③学科与职业兴趣的差异。

(三)健康人格与塑造

1.什么是健康人格。

2.健康人格塑造的四部曲。

(1)认识自我。

①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我。

②从别人的态度与反应中认识自我。

③通过自我反省认识自我。

④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认识自我。

(2)悦纳自我。

①客观分析自己的不足。

生理原因;成人的消极性评价;生活经历;错误归因。

②正视不足,悦纳自我。

(3)探索自我。

①困惑的自我。

②价值观选择。

(4)创造自我。

①建立获取成功的信念。

②拥有适当的抱负水平。

③不断变革自我的期望。

八、生活与心理健康

(一)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

1.网络的作用。

(1)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作用。

(2)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的消极作用。

2.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内涵。

(2)网络成瘾的诊断。

(3)网络成瘾的分类。

(4)网络成瘾的成因。

3.网络成瘾的干预。

(1)理智对待网络的作用。

(2)开展网德教育,以“知”防“瘾”。

(3)利用法律手段规范网络空间管理。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5)药物治疗。

(二)休闲、消费与心理健康

1.休闲与心理健康。

(1)休闲辅导的内涵。

(2)休闲辅导的功能。

(3)休闲辅导的基本特点。

(4)休闲辅导的实施。

2.消费与心理健康。

(1)消费辅导的内涵。

(2)消费辅导的内容。

(3)消费辅导的实施。

(三)手机成瘾

1.手机成瘾的内涵。

2.手机成瘾的表现及危害。

(1)手机成瘾的表现。

(2)手机成瘾的危害。

3.手机成瘾的成因。

(1)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

4.手机成瘾的干预。

(1)社会要高度关注,加强管理。

(2)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3)家长要多方关心与帮助子女,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4)学生自身的努力。

(5)学校应组织多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当前学生心理的校园活动。

(四)生涯规划

1.生涯规划概述。

(1)生涯规划的内涵。

(2)生涯规划的理论。

(3)中学生生涯规划。

2.生涯规划的意义。

3.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

(2)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可行性。

4.生涯规划的基本假设。

(1)生涯规划的首要信念,是每一项职业对社会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重要性。

(2)生涯规划工作者相信人不是一个只会向环境作回应的个体,人拥有梦想和理想。

(3)生涯规划要求我们全面地探索过去、现在和将来。

(4)探讨个人如何“扮演”人生中的不同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

(5)生涯规划的一个基础信念。

(6)生涯规划的起点是要探索和认识自己。

(7)要在社会环境中实践事业和生涯计划。

(8)生涯规划并不容易。

5.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6.生涯规划的策略。

7.生涯规划的途径和方法。

8.生涯规划的注意事项。

九、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

(一)心理危机概述

1.心理危机的概念。

2.心理危机的种类。

(1)成长性危机。

(2)境遇性危机。

(3)存在性危机。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心理危机的发生具有规律性。

(2)心理危机的发展具有独特性。

(3)心理危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

(4)心理危机的过程具有变动性。

(5)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模糊性。

(6)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

(7)心理危机的反应具有必要性。

4.心理危机的生理和心理表现。

(1)生理表现。

①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

②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生理变化。

③免疫系统的生理变化。

(2)心理表现。

①情绪表现。

②认知表现。

③行为表现。

5.心理危机可能导致的结果。

(1)心理危机未得到应有的应付与干预,而进一步发展。

(2)当事人暂时度过心理危机。

(3)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二)心理危机干预概念及干预阶段

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2.心理危机干预的阶段。

(1)危机的预防阶段。

(2)危机的预警阶段。

(3)危机的应对阶段。

(4)危机的恢复阶段。

(5)危机的评估阶段。

(三)中小学校园暴力和心理危机干预

1.中小学校园暴力概述。

(1)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概念。

(2)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

2.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预警系统的构建。

(1)建立心理档案。

(2)开展有关校园暴力的教育。

(3)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预防。

3.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及时心理危机干预。

(1)采用全校集会的方式,对事件内容进行简单直接的宣布。

(2)专门针对该次校园暴力事件在事发班级开展专题班会。

4.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事后心理危机干预。

(1)宣传学校的心理辅导机构。

(2)对有异常情绪反映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援助和辅导。

(3)对校园暴力事件当事人的心理辅导。

(四)中小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1.自杀人群的特点。

(1)缺乏稳定的社会人际关系。

(2)学生自我封闭性强。

(3)自杀有逞强和引人关注的内在动力。

2.自杀危机的心理干预。

(1)自杀倾向性的评估。

①危险因素的评估。

②自杀线索。

③呼救信号。

(2)自杀危机中教师的心理危机干预。

①针对试图自杀或者正在进行自杀行为学生的反应。

②针对旁观或者直接受到自杀行为影响的学生的反应。

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

1.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流程。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的功能。

(1)校长室。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3)班主任。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职教师。

(6)学生心理委员。

(7)各学科任课教师。

(8)家长。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3)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

(4)心理委员。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设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构建。

(1)心理咨询室。

(2)心理测量室。

(3)心理松弛室。

(4)心理阅览室。

(5)团体辅导室。

(6)心理观察室。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功能。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设施。

十一、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一)学生心理档案的概述

1.学生心理档案的概念。

2.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1)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

(2)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因材施教”。

(3)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发挥心理危机干预功能。

(4)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班级管理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

(5)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6)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8)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9)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的研究。

3.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保密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最佳经济原则。

(二)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一般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

(2)智力状况分析。

(3)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4)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5)学习心理分析。

(6)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获取信息。

(1)通过选择标准化的测验进行施某某获得信息。

(2)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

(3)通过谈话法、观察法来了解情况。

(4)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或学生的作品来获得信息。

3.结果解释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1)计分。

(2)结果解释。

(3)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4.使用心理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十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界定。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1)满足全体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

(2)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团体氛围。

(3)为实现学校心育目标提供课程保证。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

(4)全体性原则。

(5)体验性原则。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1.建立课程目标。

2.分析条件。

(1)学生条件。

(2)班级人际条件。

(3)教育时机。

3.确定活动内容。

4.进行活动单元设计。

(1)确立单元名称。

(2)理论分析。

(3)确定单元活动的目标。

(4)选择辅导策略与方法。

(5)确定活动时间。

(6)准备合适的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常心理的症状

1.认知障碍。

2.情感障碍。

3.意志行为障碍。

(三)常见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2.心境障碍。

3.神经症。

4.应激相关障碍。

5.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6.心理生理障碍。

7.癔症。

十六、心理测验的使用

(一)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1.选择恰当测验的基本要求。

2.实施测验的过程。

3.实施测验的注意事项。

(二)常见智力测验的应用

1.韦氏儿童智力测验。

2.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

(三)常见人格测验的应用

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第二版。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3.艾森克人格问卷。

(四)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1.90项症状清单(SCL-90)。

2.抑郁自评量表(SDS)。

3.焦虑自评量表(SAS)。

(五)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

1.生活事件量表(LES)。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3.应对方式问卷。

**_*公教师网:http://doc.001pp.com/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的交流学习资料可访问中公教师论坛-园丁俱乐部http://bbs.zgjsks.com/

Ps:全选上面链接可以直接打开查看具体试题哦~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一)
  3. 【最新】XX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4. 2020年中学春季期心理健康工作方案1
  5.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言稿
  6. 关于推进“心心相伴XXXXX守护成长”心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7. XX区心理健康工作规划
  8. 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9. 小学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10. 复学复课要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11. 疫情期间_勿忘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13. 城镇教育管理中心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15. 心理健康教育
  16.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1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件PPT
  18. 上学期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19. 疫情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以上为《【最新】XX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最新】XX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由用户“kdokdokdop”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0-04-02 21:32:37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b/aa/8123.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b/aa/8123.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