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_*XX区古南二小 熊某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2~53页“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理解时间与时刻这两个概念,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2.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
1. 巧设生活情境,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充分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激发学习兴趣。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游戏活动中,加强对钟面认识。
3.对比教学,深化认识。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比较,如钟面内圈、外圈数字的比较,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比较等等,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
教学手段:调查表(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本课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教学难度较大,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通过学生最熟悉的《新闻联播》情境,提出24时计时法这一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演示一昼夜的过程,认识1日=24时,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配有背景的钟面转动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1日24小时时针转动了2圈,发现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内外圈的关系,认识了24时计时法。
3.通过比较教学,帮助学生总结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让学生能熟练地将两种计时法进行互相转化。
教学步骤:
一、巧设生活情境 初步感知
1. 播放《新闻联播》,揭示两种计时法
(1)课件播放《新闻联播》前奏音乐,问:这是什么音乐?(新闻联播的音乐)
(2)《新闻联播》在什么时候看?(板书:晚上7:00)
(3)课件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电视画面上写了“晚上7:00吗?(没有,电视上写的是19:00)
(4)19:00与晚上7:00有什么联系呢?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新闻联播”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非XX悉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地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的发现和认识。】
2.汇报喜欢的节目,丰富感知。
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单。
动画剧场:9:00
动漫世界:12:00
儿童剧场:13:00
智慧树:18:30
大风车:19:30
银河剧场:20:00
快乐大巴:21:00
提问:这些节目播出时刻对应的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9:00 上午9:00
12:00 中午12:00
13:00 下午1:00
18:30 下午6:30
19:00 晚上7:00
20:00 晚上8:00
21:00 晚上9:00
3.初步比较,揭示课题。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什么地方相像,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同桌交流,汇报)
师小结:像这样前面带有表示时间段的词的计时方法,一般称它为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在设计和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巧妙地利用这些基础,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真实有效。
3.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演示一昼夜的过程,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及两种计时法区别的理解,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认知难度。
4.多种方式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尝试探究,同伴相互交流,师生相互考查等等,实现了多种教与学方式的并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由用户“xinxufei22”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