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校课程分类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应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国教师报/2018 年/5 月/9 日/第 006 版 课改研究周刊 学校课程分类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应用 徐某某 齐鲁*****_* “学校拥有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学校建立了‘必修课+选修 课+校本课程+活动课+特长课’五位一体课程体系”……细思量,这样的表述正确吗? 在现阶段,不少学校课程存在概念不清、分类标准不明等问题。作者通过对 80 余所中小学 的调研,总结了课程分类的 9 类典型问题案例,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校课程建设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界的普遍重视。 目前,随着学校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不少学校课程建设困扰于纷乱无序:选修课程、显性课 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活动课程,彼此相互交叉重叠,课程分类陷于混乱、胶着状态。 这使本来就对课程感到陌生和神秘的一线教育人更加迷惑,从而使学校课程建设实践路径也 难以清晰明确。其中,学校课程分类错误是最典型的问题之一,我将从这一角度分析并给出解决 对策。 学校课程分类存在的问题 在对 80 余所中小学调研后,我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由此从学校 关于某某的表述中归纳梳理出 9 类典型案例,尝试从这些现实案例中总结出学校课程分类存在的 问题: 问题一:概念模糊不清 学校一: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探索适合的校本课程建设思路,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快 乐成长的校本课程体系。比如“我爱经典”校本课程(书法和经典诵读)、“唱歌学英语”校本课 程、“我爱记单词”校本课程、表演校本课程、棋类校本课程等。 这种表述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解读有误区。国家课程一般是指有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的 那些课程,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广义的校本课程是指一切在学校落地实施的课程,按广义 理解,显然前文提到的课程放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个概念下不合适。从“唱歌学英语”校本 课程、“我爱记单词”校本课程等也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校本课程。狭义的校本课程 通常是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界定,主要指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一个完整的学校课程体系,不仅包 含国家课程,还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里把“国家课程校本化”理解为建设校本课程是不恰 当的,而且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只建设校本课程也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二:学校拥有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教材、校本教材。 新课程改革后,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不是学校“拥有三级课程体系”。 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在学校落地实施的,当课程都落实到教师和学生 身上时,就发生了融合,很难鲜明区分出是哪一级课程。因此,我们把在学校落地实施的课程统 一称之为“学校课程”。 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与课程区别相当大。这所学校将教材混淆于某某,并与课程并 列叙述明显不适宜。 学校三: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国家课程校本化、项目学习主题化、学校课程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之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学校占主导地位,校本课程的开设几乎为零。“国 家课程校本化”主要是指国家课程在学校的校本化实施,这的确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 一,但是与“项目学习主题化”“学校课程多样化”不能够并列。“项目学习”中可能包含国家课 程,国家课程的实施方法或许也会有“项目学习”。“学校课程多样化”更是一种学校课程建设的 第1页 共5页 方法、途径。 问题二:分类标准不明 学校课程分类要基于一定的标准,不同标准会出现不同的分类情况。 学校四: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程+活动课+特长课”五位一体课程体系。 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课程体系构建中不能忽视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办学风气是隐性 课程的重要内容,校园中的人际关系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 状态、学情,很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这些关 系决定了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中应该维护的方面。 我国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之所以能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得益于新课程改革后“赋权于某某” “赋权于教师”的政策,教师与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建设更适 合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如此,帮助中小学校长、教师厘清学校课程分类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5页 共5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学校课程分类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应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学校课程分类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应用由用户“lms88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