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倍的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学设计《倍的认识》
继红小学:平天舒
[教材解析]
《倍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和体会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和构建“数学模型”,接下来的做一做是根据例3建立的“思维模式”,进一步通过摆学具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好在前有了乘法的认识以及几个几的教学,为本节课做了铺垫。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 学会分析“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该模型的实际问题。
(3)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迁移、有条理的叙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笔和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因为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师:同学们,冬天就要到了,你们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雪花了。(生观看PPT)雪花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数学界的朋友“倍”(板书),看到这个字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倍是什么意思?
怎么求倍?
倍在生活中怎么应用?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看看这三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某种意义来讲,教师教学中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浓厚兴趣。创设同学们喜欢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自己提出新知识的核心问题,他们就会投入全身心的热情,去思考去探究)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操作体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1、欣赏了这么多雪花图案,你想不想也动手来摆一摆呢?
看,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师在黑板上拼出6个花瓣)
2、这是几片雪花,也是几个几?
(这是一片雪花,也是1个6.)
3、下面看谁能像老师这样去摆,摆得又多又漂亮。(放音乐:1分钟左右)
4、生摆图形
5、音乐停了,好多小朋友都已经摆好了,谁来说说你摆了多少雪花,是几个几?
生:我摆了2片雪花是2个6。
生:我摆了3片雪花是3个6.
生:我摆了4片雪花是4个6.
(设计意图:复习已经学过的“几个几”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生学习倍的知识作铺垫。)
(二)观察思考,揭示倍的概念
1、(指着2片雪花问)2个6在数学中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是6的2倍。
2、你能完整地说出来吗?
生: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第二行 母鸡 小鸡的3倍
第三行 公鸡 母鸡的2倍
想一想:母鸡和公鸡各有多少个?怎么知道的?
追问:公鸡是母鸡的几倍?公鸡又是小鸡的几倍?
通过练习,老师感到关于倍的知识你们掌握的很扎实!
(设计意图:此题具有开放性,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初中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课外拓展,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倍的知识,你们看——(PPT)
投影出示信息,可让学生借助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
师:下课。
(设计意图: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倍的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学设计《倍的认识》由用户“伤心低调哥”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