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三》包含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3个板块内容,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深化。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总结。首先点明创造性复述是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别人的交际需求,同时梳理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所涉及的基本方法已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有具体的学习,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把“交流平台”放在口语交际部分之前,引导学生运用梳理出的方法开展民间故事会之类的表达实践活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感受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俗语比较通俗、活泼,成语则更凝练、文雅。旨在体会复述故事适宜用口语化表达方式。第二部分通过《狼和小羊》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并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这部分与《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一样,旨在通过“简略”与“具体”的阅读对比,加深对创造性复述的认识,同时与本单元习作要求“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相呼应。 “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一诗和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有关,对民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文学习,学生对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已有具体了解,但缺乏对这些方法的实践运用。“交流平台”所梳理总结的内容学生是很熟悉的,但缺少创造性复述的实践。“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内容,比较俗语和成语表达效果的差别,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运用练习,帮助学生会在讲故事中有意识使用口语化语言。学生通过第二部分的对比很容易理解何为“说具体”,但要做到具体表达会有些难度。学生在学习《牛郎织女》后,已经知道《乞巧》是根据牛郎织女故事创作的诗歌,但对“乞巧”的习俗还不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4.背诵《乞巧》。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了解了哪些创造性复述的方法。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1)变换角色,入情入境。比如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的部分,可改为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讲述;牛郎织女相见的部分可改为牛郎或织女的口吻讲述等等。相同的故事变换角色讲述,会增添新鲜感,让人身临其境。 (2)大胆想象,合理添加。如海力布救了小白蛇,龙王会说哪些感谢的话;哥哥嫂子待牛郎很不好,有哪些具体表现等等。在了解故事内容基础上,增加合理情节,丰富故事细节,会有创作的成就感。 (3)改变顺序,制造悬念。如先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据说人们常在葡萄架下能听到天上有人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再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巧妙改变情节顺序,可以创设故事悬念,增加讲述的吸引力。 (4)绘声绘色,生动讲述。讲述过程中时辅助以适切的动作、表情和语气,会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如嫂子“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赶牛郎走的部分,学生可以试着叉着腰,咬着牙来复述。 2.请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内容,勾画关键语句,梳理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让学生自读第一题中的两组词语,说说两组词语间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预设:(1)右边的一列为四字成语,左边的一列为俗语。 (2)每行左右相对应的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同桌、小组间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4.课件出示一些和民间故事相关的诗文名句,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和什么故事有关。 (1)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某某 (2)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古曲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 点拨引领:(1)中提到“牵牛织女星”,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2)中的“英台”指祝英台,写的是“XX伯与祝英台”的故事。(3)句提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六、作业建议 背诵古诗《乞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由用户“zhanyes”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