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方法论要求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知识,对马哲的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马哲的观点有了一定的认可度,并懂得了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的状态的论述是可以的。但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去掌握,并在生活和实践中真正运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四、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究法,例证法,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你能说出与你相关联的人吗?老师、同学、朋友、亲属等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学生举例每个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事物 之间的联系,每个学生自身各种素质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 (1)联系普遍性的表现: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外部)?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部)?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全部)?
(2)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3)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呢?不是的,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才构成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学生举例(略)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学生探究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人类创造的一种联系
4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1联系多样性的含义: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举例说明 (略)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哲学的联系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的根本目标,我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相对于教学实践和生活而言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要善于挖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首先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分析生存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又如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本身选用了历史典故、诗歌、小故事等丰富教材资源,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根据课程标准,选用自己熟悉的一些素材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情,通过调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资源,让课堂更加更富。但对教材选择的优秀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利用充分,做到一例多用,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全面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举了关于日本地震、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的材料。联系客观性中举了生物链、联系的多样性中举了守株待兔说明偶然与必然联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从实际教学的情况看,这种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大量采用问题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大大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教材使用上,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其他方面,如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突破,教学节奏、教学情绪、教学方法、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上,学生真正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上都有许多可以研究和开发的地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由用户“久伴周”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