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XX月色》教学设计》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XX月色》教学设计

以下为《《XX月色》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2、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情景交融和比喻、通感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复杂心理

三、教学方法:由情入境法

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家在初中时期学过一篇描写XX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

(生:周敦颐的《爱莲说》)

请大家齐声背诵《爱莲说》。

关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们也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之前我们也学过朱自清先生的两篇散文,大家还记得吗?

(生:《春》和《背影》)

今天,就让我们来进行朱自清先生另一篇经典文章的学习,就是我们就那天要讲的《XX月色》。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XX,1898年生于江苏XX。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XX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诗坛。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1948年病逝于某某。

《XX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XX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三)整体感知

板书设计

(四)细读课文

1-3段:1.这几XX里颇不宁静(文某某)

2.第二段的对比手法:路的幽寂与作者的心情

3.由“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开始由愁转喜。

第4段:月下XX

作者在这段写了哪些景色,是怎样描写的?

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

荷叶:舞女的裙

荷花:明珠、星星、美人

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凝碧的波痕

流水:脉脉

分析修辞手法

作者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荷叶,写出微风吹拂下荷叶的动态美。“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用比喻写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花香和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既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流水:“脉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流水满怀感情。第4自然段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XX的景物。

第5段:XX上的月色

继XX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通过(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XX中的投影)展开的。

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

浮:雾十分轻,扩散慢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

笼:朦胧不可捉摸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

“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

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某某,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

三个比喻写月光。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 ②“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③“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运用通感,视听结合。月色有明某某,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和谐静谧的氛围。

第6段:XX四周

景物:树、远山、路灯

分析“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但”是转折,蛙声热闹,却不能感染作者,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依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绪,照应了文某某。

7-8段

1、月下XX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

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XX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XX,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XX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是以谐音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犹如两幅画图,形成了“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2、把握全文,结合背景,讨论作者“这几XX里”为什么“颇不宁静”?

①对现实不满的愤激

②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

③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

④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小结:文章写了XX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XX月色的喜爱之情。

(七)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所学,运用描写进行散文的写作练笔。

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窃读记》教学反思
  2. 中考成语题错误设置的十种类型
  3. 投稿格式要求
  4. 教学案模板迎检
  5. 一至五年级古诗词(5月、6月必备)
  6. 语文课时《盼》教案
  7. XX月色-经典教案
  8.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9.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课件x
  10. 第3周 花之歌课题
  11. 第1周 草原课题
  12. 七年级语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13. 第四课《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与反思
  14. 忆读书 创新教案
  15. 部编版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含答案)
  16. 绿色生态课题教学设计
  17. 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小结

以上为《《XX月色》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月色》教学设计由用户“gengff”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8-06 10:46:22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eb/c5/89217.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eb/c5/89217.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