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动量定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课 题
第十六章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学习类型
新课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动量的变化、冲量的概念。
2.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理解其矢量性;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兴趣,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动量、动量的变化、冲量的概念
2.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量定理表达式
3.会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教学难点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矢量性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法,创设情景,启发式
教学材料
课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2分钟)
播放视频《蛋全瓦碎》
观察,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埋下伏笔。
二.学习新课
(20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6段
提出问题
1.描述了什么物理量?
2.它是标量还是矢量?
3.你可以通过什么例子说明它标(矢)性。
4.这个量的得出与哪些科学家有关?
5.这个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如何说明?
板书动量的定义、表达式、单位、矢量性等
引导学生做投影中的例1
出示例题
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
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
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向左运动,碰撞
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碰撞前后钢球的
动量变化了多少?
对学生的展示做评价,并加以规范总结,
1.动量变化的矢量性
2.正负号与选择的正方向有关,计算时要先规定正方向。
阅读课本1-6段
并思考回答问题
1.动量是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用p表示
2.矢量
3.对碰撞前后的守恒量可以看到,矢量和是守恒的。但标量却不守恒。
4.笛卡尔、惠更斯、牛顿
5.状态量,从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理解,记忆
做练习,并展示
选向右为正方向。
碰前:p=mv
=0.1×6
=0.6kg·m/s
碰后:p′=mv′
=-0.1×6
=-0.6kg·m/s
△p=p′-p=-0.6-0.6
=-1.2 kg·m/s
或选向左为正方向
碰前:p=mv
=-0.1×6
=-0.6kg·m/s
碰后:p′=mv′
=0.1×6
=0.6kg·m/s
△p=p′-p=0.6-(-0.6)
=1.2 kg·m/s
了解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性。
理解动量概念
通过学生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突破动量的矢量性和动量变化的矢量性的重点
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理论探究深入新知
提出问题:动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创设情境:假设物体m碰墙时受到墙的力为恒力F的作用,物体在时刻t与墙接触,速度为v,在碰撞结束与墙分离的时刻t′的速度为v′
针对展示的结果,引导学生对所推导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引出冲量的概念、矢量性、单位;动量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板书)
回答: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动笔推导并投影展示
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加强动量定理的理解,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三.当堂检测
(12分钟)
教师进行规范指导
展示学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定义:力F和力的作用时间t的乘积Ft。
2.公式:I=Ft
3.单位:N·s
4.是一个矢量
5.是过程量
三.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公式:
p′-p=I
或mv′-mv=F(t′-t)
3.力为合外力
设计反思
本节课是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第一节课,概念较多,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降低了计算题的难度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对于动量定理的适用性及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在下一节课中展开分析。
2.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3.对于引入的情景再契合学生的时代特征会更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动量定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由用户“a285718134a”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