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关于执行的法律法规汇编》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关于执行的法律法规汇编

以下为《关于执行的法律法规汇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关于执行的法律法规汇编

目 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 6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64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73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 181

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83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2008修订) 194

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 202

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若干规定 212

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 214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已被修订) 216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239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信息合作规范执行与协助执行的通知 247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信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270

十四、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 277

十五、关于网络查询、冻结被执行人存款的规定 285

十六、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287

十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复函 294

十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对〈关于请解决劳动监察决定强制执行问题的函〉的答复》的通知 295

十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297

二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309

二十一、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结案标准的通知 316

二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银监会关于充分发挥公证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服务银行金融债权风险防控的通知 322

二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 326

二十四、最高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联合下发《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的通知 328

二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336

二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非诉执行案件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终止,人民法院是否可以直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的请示》的答复 341

二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341

二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342

二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港澳离婚案件执行问题的批复 345

三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346

三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民事执行工作维护法制权威和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 348

三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案件协调工作的通知 371

三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 372

三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 379

三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384

三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 388

三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受理的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或不服仲裁裁决而起诉的案件不属本院管辖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396

三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协调运行的意见 397

三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403

四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 411

四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8修订) 421

四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 443

四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规定 449

四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454

四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处理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暂缓执行建议问题的批复 457

四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执行改革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的意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 458

四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和执行涉外民商事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2008修订) 479

四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81

四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代理人查阅民事案件材料的规定 484

五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486

五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同一法院在不同案件中是否可以对同一财产采取轮候查封、扣押、冻结保全措施问题的答复 490

五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被续聘的仲裁员在原参加审理的案件裁决书上签名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该仲裁裁决书的批复 491

五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 492

五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审理和执行民事商事案件、保障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通知 497

五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 502

五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507

五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573

五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 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577

五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规范执行行为切实保护各方当事人财产权益的通知 581

六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 586

六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中有关问题的复函 589

六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试行) 589

六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中车辆登记单位与实际出资购买人不一致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591

六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 592

六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594

六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级别管辖规定几个问题的批复 597

六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机构“先予仲裁”裁决或者调解书立案、执行等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 598

六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无证房产依据协助执行文书办理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函》的通知 599

六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做好当前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工作的通知 601

七十、最高人民法院印发 《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的通知 603

七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614

七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预防和处理执行突发事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621

七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的通知 625

七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执行流程公开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631

七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执行事项委托工作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638

七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641

七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 646

七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657

七十九、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在执行中当事人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申请执行人反悔能否恢复原判决执行的请示的答复 662

八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 663

八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671

八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 681

八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对执行工作实行“一案双查”的规定》的通知 69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 录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一节 级别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节 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章 回避

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 当事人

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

第六章 证据

第七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间

第二节 送达

第八章 调解

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十一章 诉讼费用

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二节 审理前的准备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四节 诉讼中止和终结

第五节 判决和裁定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

第三节 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第四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第六节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第七节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七章 督促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十二章 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四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章 一般原则

第二十四章 管辖

第二十五章 送达、期间

第二十六章 仲裁

第二十七章 司法协助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十五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自治区的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州、自治县的规定,***员会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章 管辖

第一节 级别管辖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四条???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七条???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八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九条???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条???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一条???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二条???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XX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XX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节 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十七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三十八条???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一条???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第四十二条???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第四十三条???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

审判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

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回 避

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依法处理。

(四)通报、约谈及纳入考评。经启动“一案双查”发现下级法院执行工作存在需要整改的典型问题,以及下级法院对“一案双查”工作开展不力的,上级法院可启动约谈机制责令整改。凡经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一案双查”被约谈或通报的,将作为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平安建设考评(执行难综合治理及源头治理部分)扣分项处理。

第十条 上级法院启动“一案双查”后需要向相关当事人或信访人反馈的,对反映执行行为违法、不规范等问题的案件,以执行机构为主,监察机构配合共同做好反馈及息访疏导工作;对反映执行干警违规违法违纪的案件,以监察机构为主,执行机构配合做好反馈及息访疏导工作。

第十一条 上级法院经“一案双查”结论为举报或反映问题不实,执行干警不存在违规违法违纪或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等问题的,应明确告知举报人或者反映人检查结果,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保护执行干警依法履职、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第十二条 各高级、中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规范有序开展执行工作“一案双查”。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开展“一案双查”工作情况适时予以通报。

第十三条 本规定2019年10月28日起施行。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关于执行的法律法规汇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关于执行的法律法规汇编由用户“liz51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0-05-11 20:19:16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d/a6/9248.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d/a6/9248.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