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课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包含下列步骤:(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二、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 课题: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第一: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第二: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第三: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2)能力目标:?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c、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加速度的说法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多媒体动画]列举物体的运动:?①火车进站,②公共汽车启动,③骑自行车加速运动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提问]: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样从零加速到5m/s,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
(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给学生,由此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的真实,应让学生实际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一组速度值,然后学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如何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节才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这里不宜使用打点计时器。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仪器是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比较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了。?[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操作)]?①在老师已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实验中,一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力,并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最后一个较重要的环节是“大家谈”,该环节也是在几次讨论之后都保留了下来,一是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并加深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教学设计初期,对于大家谈论后分享结果时,只让学生自己举例,后来发现在加速度公式引入时所用的表格可以很好的佐证大家谈的内容,因此在课件设计上,将表格循环出现在大家谈的结果分享页面上,也体现了情景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本节课教学对象特殊性,高一学生基础一般,教学的主要任务变为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因此会花较多时间在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简单题目的解决上,在以后的教学上也会逐步贯彻“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勤反馈”的教学策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由用户“kaki365”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