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在中学地理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挥自我,这对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地理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以下做法:
1、创设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针对有的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在地理课上我组织了优点“轰炸”活动,让全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说出某某某同学上地理课的优点或长处,使这位同学感受到在地理课上还有这么多的优点,增强了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消除了刚上地理课时的低落情绪,使自己感到“我也不比别人差”,这样同学们就喜欢上地理课,喜欢自己的同学,并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平等的学习心理环境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就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地理课的认同感。我在地理教学中,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不感兴趣的同学要根据他的个性发展倾向,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3、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小结,师生互动交流情感。一是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二是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三是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四是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利用地理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地理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比如: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外调查活动或者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活动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深入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内在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情绪,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用户“rainbow_zp102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