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影视艺术学题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影视艺术学
题型:
一:填空(10*2分)
二:名词解释(需回答是什么?)
三:简某某(回答是什么?背景?特征?内容?)
四:论述(30分。结合影片分析)
下篇 影视美学:理论与实践
一.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象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及两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电影是影视艺术的起源,电视是影视艺术的衍生物之一。
意大利导演卡努杜在《第七艺术宣言》中,将电影列为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之后人类的“第七艺术”。基于这一概念,也有人将电视称为“第八艺术”。
影视艺术是以科技为前提的艺术。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
影视艺术的创作欣赏是人类的审美活动。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和电视1.传播的六个阶段 形体和信号;语言;文字;印刷;大众传播;网络传播。2.电影、电视的出现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3大众传播的作用:
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二)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
1.大众文化的定义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的《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是指在一个地区、社团或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一般人所信奉和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的产物。
2.大众文化的特点
改变了传统文化的性质,使社会失去了反省和批判的力量
3.大众文化与审美的关系
影视艺术是一种特殊而高尚的艺术生产:集传播、艺术、文化、商品于一身。
(三)影视艺术的影响力
1.审美教育与认知作用
同其他艺术一样,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的作用,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审美娱乐和宣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艺术可以通过纯形式特征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生理享受,给人以生理、心理的快感。影视艺术有一种代偿与宣泄作用,即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其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3.负面作用
①首先,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电影和电视往往强调和突出暴力与色情内容,对广XX众,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和儿童造成了极为有害的影响,一此西方学者也对此忧心忡忡。
②其次,电影“白日梦”制造的幻景,满足了人们追求梦幻世界的需要,而电视表面上似乎以更为纪实的方式作用于人,其实仍然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仿真世界。事实上,电影制造的虚假图景,已经剥离了人与人、人与现实的密切关系,造成类似麻醉作用的冷漠,淹没了个体人性的情感反应。
③最后,英国文化批评学派、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等许多批评群体,都对电视媒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电视媒介和其他大众文化畸形扩张,作为艺术、商业、政治、宗教的混合体.通过对闲暇时间的控制来大众的思想,是一种使人丧失批判能力和否定能力的单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衰颓和生存意义的丧失。
(四)二十世纪的影视文化
影视艺术的丰富内容促进了人类欣赏和理解影片的能力
影视语言是高信息量的媒介综合体:审美表现力,艺术表现力,思想表现力。
二、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电影的大众性,使电影总要反映特定时代中社会的欲望、需求、恐惧与抱负。社会性与时代性是影视文化研究不能回避的课题。
▲(一)影视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电影能够反映出大众欲望和集体无意识,也就是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深层集体心理”(克拉考尔)
一、荣格:集体无意识
一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他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群体心理现象(如果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揭示了电影与梦的亲缘关系,那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则进步揭示了电影与“深层集体心理”的直接关系)
本能和原型 艺术创作的源泉
原型的四种主要类型:人格面具,阿XX,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
2、深层集体心理
大众欲望和集体无意识
(所谓“深层集体心理",其实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是指一种不规范的、处于模糊状态的社会意识,它包括社会政治心理、社会审美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其基本特点就是自发朴素性、日常经验性和群众普遍性。
自发朴素性: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没有经过思维的专门加工,是一种原始的,不自觉的意识。
日常经验性:它没有经过理论升华,而是人们任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经验性意识。
群众普遍性:它往往公成为某一时期较流行的风俗习惯,并对人们的思想规范和行为规范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二者有根本区别
远古-社会;先天-养成;追溯至远古-植根于现代
(“集体无意识”与“深层集体心理”之间也有根本的区别:前者根源于原型,后者来源于社会;前者来自先天,后者却为养成;前者追溯至远古,后者却植根于现代。)
(二)百年沧桑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电影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左翼电影运动,抗战电影,战后现实主义电影
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局面中,中国民众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潮。社会的巨大动荡,不能不对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左翼电影运动、抗战电影,以及战后现实主义电影高峰,相继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在批判黑暗政治讴歌民主自由鼓舞人民大众抗日救亡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方面的内容很自然地成为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母题。左翼电影运动的《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抗战电影中的《八百壮上》《塞上风云》《保卫我们的土地》,尤其是堪称现实主义高峰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一批优秀影片,可以说都是这个时期最为杰出的典范之作,掀开了中国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这批影片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变化,反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深层集体心理”。如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经典作品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7),就是以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方法,与时代脉搏同步,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矛盾。不难看出,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电影,由于其丰富的社会内涵,浓郁的时代气息,典型的人物形象,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艺术高峰,许多影片至今被人们所喜爱和称道,显示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1949-1966)
特点:鲜明的现实性与强烈的时代感《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凝聚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总之:注重真实地反映生活,反映时代。)
3.二十世纪80年代(1976-1989)
思想解放,多元化特征
新时期电影的文化反思:对“文革”的反思;对农民的文化反思;对中国妇女的文化反思;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反思;对青年一代的文化反思。
新时期电影的文化反思,一方面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引进,伴随着民族文化寻根的反思;另一方面更由于改革浪潮不可阻挡地冲向各个角落,在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中,新旧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引起了电影艺术家们的深深思索。
4.二十世纪90年代
这个时期电影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主旋律” 电影(受到政府行政支持);艺术电影(正在苦苦挣扎与拼搏);娱乐电影(迅速膨胀进而日益主流化)
(三)影视艺术多样性的时代风格
?同一时代的影片会有不同的风格;同一题材的影片会有不同风格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影视观众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西方影坛的政治电影,相继在法、意、美、日等国家流行开来.涌现出大量影片。政治电影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根源。正如克拉考尔所言:电影母题反映出大众的心态即“深层集体心理”
从总体上讲,政治电影至少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类是表现真人真事或取材于真人真事的政治电影《马太伊案件》(1972)第二类是直接抨击官场和法庭的腐败黑暗,揭露社会邪恶势力与阴暗面的政治电影。《以意大利人民的名义》(1971)
第三类是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去观察或剖析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政治电影。如意大利影片《希特勒的最后十天》(1970)
这些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政治电影,正是由于适应了六七十年代西方的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欧美影坛的道德题材电影,反映出人们对当今社会道德伦理诸多问题的忧虑和不安。事实上,道德题材就是社会题材,这类电影所反映的就是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纪实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克莱默夫妇》(美)
第二类是悲喜剧风格的道德题材电影。如苏联著名导演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命运的嘲弄》(1976)《办公室的故事》(1978)《两个人的车站》(1982)
第三类是抒情诗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绝唱》(日1975)
第四类是青少年道德题材影片。如苏联著名导演索洛维约夫“青春片三部曲”《童年过后100天》《游泳救护员》《嫡系后裔》
第五类是心理探索道德题材影片。《辩护词》(苏联)
第六类是暴露性道德题材影片。《天国车站》(日))
三、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
(一)影视艺术的民族性
?每一个国家之中,都有一种中心精神在对外放射。(韦某某?沃伦)
?民族的“先天的倾向”;民族的精神本性;
以文化-心理模式为主体的民族性
电影-民族的精神本性的反映
那么究竟什么是影视艺术的民族性呢?“‘在每一个国家之中,都有一种中心精神在对外放射。’(韦某某沃伦:《文学理论》)这个‘中心精神’就是法国学者洛里哀所说的民族的‘先天的倾向’,普列汉诺夫所说的‘民接的精神本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文化--心理模式为主体的民族性。‘文学一民族的精神本性的反映’(《没有地址的信》,同样.电影--民族的精神本性的反映。”
▲1.影视艺术的民族性(去年重点今年没有)
影视艺术的民族性,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尤其是以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模式为主,并且注意创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2.影视艺术民族性的产生 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基于该民族的社会基础和经济生活3.具有民族性的判定 是否真正艺术的表现本民族的生活,呈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比如: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起跑线》《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美国电影中的西部片
民族性是优秀影片的自觉追求(二)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特色1.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性表现(1)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与发掘,并以此作为中国影视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
(从总体上讲,五千年中华文化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范式,是一种“宗法-专制社会结构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形象的传达出民族的情感和意愿(3)进一步追溯到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把握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2.文化范式的转型
伦理型文化范式
中西伦理观的差异李安“家庭三部曲”《喜宴》
3.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武侠电影侠文化
4.中国电影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源泉:
中国传统美学
西方电影理论:真与美 中国电影理论:善与美
中国传统电影理论形成的一个以伦理教化为内核、以蒙太奇手段和戏剧化叙述为工具的结构形态、重视影片的故事情节,忽视影片的画面造型,重视电影的教化功能,轻视电影的娱乐功能,成为中国电影的美学原则和美学倾向。
新时期,从传统经典电影理论走向现代电影理论(今年新内容)国际传播与民族文化一,国际传播有利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二,跨国传播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灌输和意识形态侵略;三,既要互相交流文化,也要互相尊重本民族文化。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重点章节)
一、综合性与技术性
(一)综合性
1.博采众家之长
电影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戏剧也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电影、电视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文学融入电影和电视,构成了故事片、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的深厚的文学基础。
影视艺术从美术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
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影视艺术从音乐中吸取了节奏感与感染力,使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广为传唱。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元素,大丰.大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性
主要体现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体现为再现性和表现性的统一、纪实性和哲理性的统一、叙述因素和隐喻因素的统一
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
作为人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晶,电影、电视融会了人类文学艺术和现代科技的各项成果,成为最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综合艺术。
(二)技术性
影视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
有声电影-彩色电影-数字电影
(三)二者的辩证关系
综合性: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共性
技术性:体现影视艺术的个性
“技术性”的综合艺术
二、逼真性与假定性
(一)逼真性
具有纪实性 活动的照相性
一种直观的真实(即视听的真实感)
真实的再现空间与时间
内在本质的真实感
(影视艺术应当将本质的真实寓于直观的真实之中,也就是要通过内在真实和外貌逼真的高度统一,真正达到影视艺术的本质真实)
逼真性不排斥艺术创造和艺术加工,不排斥艺术家的再创造
(银幕与荧屏的高度逼真性,使其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
(二)假定性
假定性:通过艺术媒介对客观环境的非原样的表现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要遵循各门艺术所共有的规律
艺术创作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假定性
影视时空的假定性;②故事结构的假定性;③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假定性。)
影视语言和影视手段的运用
(三)二者的辩证关系
1.影视艺术的逼真性离不开假定性,假定性也离不开逼真性,电影电视的假定性只能建立在逼真性的基础之上。
2.逼真性能更加强调反映和再现,假定性更加强调创造和表现;逼真性使影视艺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现实,假定性使影视艺术家能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由此,使影视艺术具有再现和表现,纪实与写意两大美学功能。
米特里:影像 符号 艺术
(享有“电影黑格尔”尊称的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在他的巨著《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中,反对将蒙太奇和长镜头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他以辩证的方法来对待现实与艺术的关系,尤其是从格式塔心理学出发,确立了他自己的电影美学理论的三个层次:影像、符号和艺术。他认为,摄影机摄录下来的影像确实是现实的片断,逼真地纪录了现实,但这只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就需要将这些影像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结构起来,使电影成为语言,这就具有了符号的意义。再通过第三个层次,将其创造成为艺术,这才是最高的美学层次。让·米特里正是从这种辩证的立场出发,克服了蒙太奇与长镜头两派互相排斥的弊端,成为经典电影理论的集大成者和现代电影理论的先驱。)
汉德逊:综合理论
(汉德逊详细考察了爱森斯坦和巴赞的理论,认为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电影作为艺术与真实的关系上。)
(四)科技手段基础之上的现代影视技术
《西蒙妮》
三、造型性与运动性
(一)造型性
空间艺术
影视作品中,色彩 光线 画面结构 声音等都具有视觉造型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
(色彩造型主要体现在影视作品的色彩基调和色彩构成上,色彩基调是指统领全片的总的色彩倾向和风格,它既是视觉造型又是情绪氛围;
“光”是影视艺术赖以存在的基本媒介和主要工具,光源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影视艺术家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光的灵活处理,实现影视艺术的造型意图。
电影画面的运动来自摄像机的运动和被摄对象的运动,使得运动构图成为电影画面构图的主要表现形式。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一般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型,画面与声音之间既相互依赖又各自独立。)
技术层 艺术层 哲理层
(二)运动性
时间艺术,在延续的时间中完成其叙事功能。
拍摄物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主客体复合运动;蒙太奇运动
(三)二者的辩证关系
影视艺术的造型性与运动性是两种不同的特性,造型性指的是画面视觉元素的构成和形式,运动性指的则是视觉内容的变化及其特点。造型性关注镜头画面的色彩、光线.构图,运动性关注的则是镜头画面的速度、力量、变化。造型性注意的首先是每一个画面本身,运动性却是更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
一是强调空间,一是强调时间。
节奏:内部节奏 外部节奏
情节节奏 情绪节奏
从根本上讲,它们的区别在于:
造型性强调影视的空间意识,造型美主要是空间结构的美;运动性则更注重影视的时间意识,运动美主要是时间进程之美。事实上,作为时空综合艺术,影视艺术应当而且必须将叙事和造型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影视所表现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在空间中存在,在时间中展开的。运动性不能脱离造型性,因为影视的运动只有在无数画面的相继连接中才能完成;造型性更离不开运动性,画面造型的叙事、抒情等诸多功能必须在运动性中才能实现。在影视中,造型和运动同构同时,实际上是运动的造型或造型的运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影视艺术无非是运动的造型形象的序列。在影视艺术中,造型性和运动性都必须体现为视觉形象,服从同样的艺术规律和美学法则。
四、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
五、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
▲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一、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
闵斯特堡《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单纯复现自然的影片不是艺术品,影片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客观现实被转化为审美观照的对象。
深度感和运动感1、运动感 A 电影中的运动并不是真正的运动,而是“视觉滞留”现象造成的运动幻觉。
“视觉滞留”源于心理学上的“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物对眼的作用停止以后,视感觉并不立刻消失的现象。它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两种:正后像在于保持效应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品质的光刺激的痕迹;如果看到颜色是被注释颜色的补色,就是负后像”(新内容)B现象认同:人的视觉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习惯于把零散的运动集合成一个整体的倾向。 电影中的运动,不是真实的运动,而是想象的运动。
2、深度感
深度感是一种独特的内心经验,甚至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电影的运动感和深度感不仅构成了电影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影视艺术魅力的重要构成部分。《XX尽带黄金甲》
(二)影视艺术与视知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在知觉中呈现。
(阿恩海姆运用这一原理来研究视知觉的本质及其对艺术的意义等问题,代表作《艺术与视知觉》。他特别强调简化和张力是视知觉的两种组织方式)1、简化 实质:以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麦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
电影第一符号,语言学模式的研究
现代电影理论与经典电影理论的区别(新内容)
研究对象不同
经典电影理论主要研究电影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现代电影理论把电影当做一种语言或一门学科,前期主要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来研究电影中符号与结构的性质和作用,后期研究电影与观影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不同
经典电影理论把电影当艺术,研究艺术性和实用性;现代电影理论把电影当做一种艺术语言,研究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意义。
研究体系不同
各理论学派之间缺乏联系,更没有递进发展的关系。现代电影理论从符号学出发,一方面发展出电影叙事学,一方面又与精神分析学界和发展出电影第二符号学
研究方法不同
经典电影理论运用文艺理论的方法进行研究;现代电影理论,注重跨学科研究。(符号学、叙事学、心理学、社会学)
电影符号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征
划分电影符码类型 麦茨的八大组合段
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
四、电影叙事学
?讲故事的方式
?俄国普罗普《俄国童话形态学》《故事形态学》
?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神话学》
普罗普:形态学,功能项,功能项序列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