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类别
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新课标教材高中数学(1)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也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它同时又是函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是整个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做好准备。
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学生非省市示范学校的就读生,成绩普遍较差,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不够,有依赖性,且学习信心不足。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已经对于底数、幂、指数以及相互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在学习对数的知识时,只要充分认识指数幂与对数之间的关系,接受对数的知识并掌握知识是可以实现的。
设计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入、对比指数与对数、借助多媒体教学、课堂提问与板演等环节或手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对数的概念
2、理解对数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
3、掌握1、2的知识并形成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认识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2、通过比较指数与对数,认识指数与对数的关系,理解对数的意义;
3、通过提问、板演和练习形成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探究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通过提问、板演和练习形成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目的与说明
教学环节
引入新课
1、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少?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分析:(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模型,易得
(2)设取x次,则有
抽象出:→x=?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环节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2分钟
2、在2.1.2的例8中(见P57)我们能从关系y=13×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那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13×→x=? 13×→x=?
13×→x=?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讲授新课
一、对数的概念(3分钟)
一般地,如果(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强调:(1)底数的限制(a>0且a≠1);(2)对数的书写格式
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5分钟)
(a>0且a≠1)←→(a>0且a≠1)
幂底数←a→对数底数
指 数←b→对 数
幂 ←N→真 数
思考:(1)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a>0且a≠1)
(2)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通过比较指数式与对数式,使学生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明确对数式与指数式形式的区别;认识a,b,N的位置不同时它们的含义。
三:两个重要对数(2分钟)
(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简记为
(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简记为lnN
强调:1、两个对数的书写;
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目的,使学生在对比指数与对数的异同时,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理解。
在探究活动中,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才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本节课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课时的对数运算打下基础。
由于学生对于指数知识已经有了较好的了解,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新课,通过对比指数学习对数,使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反思是对于教学后的思考或小结,该反思是对于本人教学的反思和小结。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由用户“yezi59114”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