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以下为《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

1.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某某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比如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崇尚“天籁”音乐。这些不同主张反映了

A.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反映 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 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西周时某某,士被用来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到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某某,士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其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这一变化

A.导致贵族的社会地位大大下降 B.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C.表明昔日的等级制度逐渐动摇 D.迎合了各国招揽人才的需求

3.《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某某的某一学派时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日*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家主张按法律进行惩罚,辅助礼制 B.法家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

C.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尊主卑臣 D.法家提倡重农,抑制工商

4.从下述史实中可知,西汉初期地

儒生陆贾受命著《新语》,初步总结了秦亡的教训。得到了刘邦的赞赏



叔孙通从泰朝的一个儒生,几经选择后在刘邦麾下得到重用,为汉朝制定了朝仅,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使刘邦感受到了作为君主的威仪和贵盛



A.儒学已成为官方学说 B.皇帝的喜好决定思想的变迁

C.治国注重传承与创新 D.儒学价值已被统治者初步认识

5.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刘某某在修复XX书院时指出:“是固章圣皇帝所以加惠一方,劝厉长养以风天下者,而可废乎?”明代学者李某某在《XX县重XX定书院记>中说:“书院之作,乃古庠序之遗制。……今虽建学置师遍于天下,无俟乎其它,而前贤往迹,风教之所关,亦不容废,如兹院者是也。”材料可用于说明

A.科举制度的发展推动了书院教育兴盛

B.理学的传播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宋明时某某书院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D.社会教化是书院发展兴盛的重要动因

6.明代女训《女范捷录》载:“君亲虽曰不同,忠孝本无二致。古某某:“率土莫非王某某”,岂谓闺中遂无忠义。”并对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子称赞道:“是皆女烈之铮铮,坤维之表表。其忠肝义胆,足以风百世,而振纲常者也。”这反映了明代女性

A.出现了对宋明程朱理学的批判 B.普遍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

C.产生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男尊女卑的思想逐渐消除

7.希腊人把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典范。神庙建在山巅,仰望苍穹,俯瞰大海,使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象征了人类的幸福家园。这反映出希腊人的建筑理念是

A.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B.表达人类对上帝的臣服

C.神性通过人性得以体现 D.以简洁造型来表达神性

8.在文艺复兴的几个世纪里,意大利不少城市平民仍与从前一样,认为朴素的灰泥墙和普通的家具代表着灵魂的“高尚”;而生活在城市的贵族和暴发户则认为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宅第更能体现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崇高”。这种观念的反差体现出

A.城乡经济差距扩大 B.人文精神传播范围有限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教会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9.意大利思想家波查:布拉丘某某(1380-1452)关注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尖锐地抨击教会的道德准则和僧侣阶层习俗的败坏,斥责寻贵族的寄生生活,肯定了劳动的价值。这一思想

A.动摇了天主教神权统治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萌发了人文主义的理论 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风貌

10.文艺复兴时某某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11.1511年,伊拉斯谟出版《愚人颂》,成为欧洲各国的畅销书。“愚人”是中世纪寓意文学中的一个人格化、形象化的概念,作者借“愚人”之口嘲笑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愚人颂》的问世

A.重塑了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和精神 B.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C.引发了一场反对封建秩序的革命 D.为德国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12.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时的科学精神把人的知识能力限制在物质世界范围内,使人丧失了灵性和信仰,使科学违背了人性。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一观点

A.科学地总结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B.忽略了科学精神的进步性

C.客观中肯地评价了文艺复兴运动 D.指出了科学精神的时代性

13.新教主张“将圣经翻译成各地的语言,可以用多种语言来解释教义”、“人可以凭借信仰与神沟通,不必通过教会与神职人员,教会只是教徒的团体,神职人员只是承担教会工作的教徒。”其实,这是对神职人员道德腐化的一种尖锐回应。这一“回应”

A.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弱化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C.开始关注人生活的世界 D.动摇封建专制理论基础

14.恩格斯曾说∶"如果路德新教在德国被镇压,这不仅仅会成为德国人的不幸,而且也会成为全世界的不幸,因为如果这样,欧洲的精神发展会变得无限单调。"恩格斯意在强调宗教改革

A.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5.下列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出,B事件实际上是对A事件的

/

A.肯定与再现 B.继承与发展 C.实践与检验 D.否定与纠正

16.以下为启蒙运动时某某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由此可推导出的结论是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A.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C.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17.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政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

A.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精心编写通俗读物

B.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

C.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

D.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18.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19.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一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A.创立了自然神论 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

20.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平等的精神和极端平等的精神的距离,就像天和地一样”“民主原则的败坏,不仅发生在人们丧失平等精神的时候,而且发生在产生极端平等精神,每个人都要同他们选举的领导人平等的时候”。由此可见,孟德斯鸠

A.否定了人人平等的精神

B.提倡代议制民主

C.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平衡

D.赞同人民主权论

21.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

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 B.反对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与制衡

C.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D.为反对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思想武器

22.“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23.下表反映了

国别

代表

主张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盖某某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

格劳秀斯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A.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24.宋代时某某,《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据此能反映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印刷业发展 B.当时士大夫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C.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应用 D.印刷术普及应用促进了学术发展

25.《夏某某》相传是夏朝时留存下来星象、物候以及农事等内容的历书。殷墟出土的一片带有殷历记载的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据此可知,夏商时某某

A.农业生产获得一定发展 B.商周文化得到初步认同

C.天文历法成就世界领先 D.夏朝存在史实确凿无疑

26.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某某、熟之、无不遂矣。"明代农学家马某某说∶"故知时为上,知土次之。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知不输力者,虽劳无功。"这表明

A.农业生产应遵循自然规律 B.宋明时某某人地矛盾逐渐显现

C.农业生产中稻麦种植减少 D.封建国家重视农业技术创新

27.明末《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凡珍珠必产蚌腹”“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A.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体现了科学实验的方法

C.展现了江南商品经济风貌 D.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28.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某某》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29.唐代文人投笔从戎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李白勉励外甥从军:“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某某。”一时“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之类诗句唱响南北。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唐代

A.地方藩镇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B.文人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C.门第取人选官制度弊端丛生 D.崇文抑武的国策不合时宜

30.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某某《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某某,……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某某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面模糊

31.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某某在作品《XX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

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32.有研究表明:殷卜辞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们在求取神的庇护,是对于神灵的祈祷和贞问;而到了西周时某某,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多与当时的战争、政治、册封、训诰有关而少言神灵。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封建王权统治的不断加强 B.青铜器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C.汉字的人文传承功能增强 D.铭文较卜辞史料价值更高

33.两宋某某,山水画家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山水画逐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据此可知,山水画的创作

A.反映出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

B.受到了程朱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

C.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

D.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

34.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35.《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 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36.有学者谓:“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在与各种反对意见的论争中,达尔文学派逐渐形成。下列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

A.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首先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C.赫胥黎论证人的构造“尤其和猿更接近”

D.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

37.恩格斯认为它“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恩格斯在此评价的理论( )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38.瓦特在他的蒸汽实验笔记中说,中国人发明的茶壶是人类设计出的最好的加热器。在实验当中,他亲手画实验用的茶壶的草图,使用茶壶做蒸汽实验,有时用麦片粥把茶壶的盖子黏住,用它来观察潜热现象。这可以用来说明

A.实践活动孕育技术创新 B.中英交流推动机器发明

C.生活习惯影响发明创造 D.科学实验源于日常生活

39.《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差异分析》指出:“尽管西方由多个国家组成,但是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各个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都跨出了本国的国界.出现了各个国家接替式的发展,在接替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符合这种发展趋势的两大重大科技成果分别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哥白尼的日心说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与西门子的发电机

40.有学者认为:以3D打印为标杆的新兴制造业,由于技术含量提高、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更适应个性化、高端化的需要,并且能简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流程,有可能使日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可能

A.使非西方国家丧失全球贸易优势 B.引起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C.带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 D.引起新一轮科技大发展、大扩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黄宗某某《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某某”(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某某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某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某某”“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某某“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冯某某《“民本”与“尊君”(论纲)》

材料二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否定了“君权神授”说,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思想。他指出,所谓人民主权就是以公共意志为最高权力,其具体体现就是由全体人民根据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社会契约。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都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换言之,在最高主权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即迫使他自由。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思想所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历史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42.历史记录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16分)

材料一 2010年,XX大学得到香港冯q示XXXXX鸹峋柙詹亓艘慌雍M饣毓榈募螂埂U馀螂钩鐾劣谕坏氐悖从谕皇蹦衬常痔逯饕橇ナ椋〔糠质亲椤?/p>

卷号

简牍内容摘录

初步研究成果



《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

“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



四

《里.道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

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XX、XX、销等是县一级地名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

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



八

《田某某》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依据材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8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的名称和类别

主体部分和若干代表



16—17世纪

现代科学诞生(科学革命)

物理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力学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技术革命)

机械技术,纺织机、蒸汽机、工作母机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技术革命)

电力技术,发电机、内燃机、石化、电信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科学革命)

物理学,相对论、量电论、射线和电子



20世纪下半叶

电子和信息革命(技术革命)

电子和信息技术,电子、电脑、网络



21世纪上半叶

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科学革命)

新生物学,信息转换、仿生、创生、再生



21世纪下半叶

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科技革命)

新物理学,新时空、新能源、新运输



——据何某某《科技革命与大国兴衰》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成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对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三个部分的参考答案
  2.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3.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二单元填空练习
  4. 第一章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5. 中国教育史高频
  6. 关于春秋战国时某某的中医史某某
  7.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8.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9. 初三历史专题8复习限时练
  10. 【2】习近平两会精彩话语摘编
  11. 《围城》读后感
  12. 幼儿园绘画观后感
  13. 春秋战国时某某为什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14. 高三历史模拟题第八套
  15. 27 故事二则 名师教学设计

以上为《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由用户“zwer219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12-07 12:08:36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ee/6e/154391.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ee/6e/154391.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