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是要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对比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根据本“标准”,不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的重点应使学生掌握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作为考核内容的应该是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而不是有哪些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本节标题是“人口的数量变化”。本节教材是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一节内容,也是必修二人文地理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不同模式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本节教材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通过6幅图表、1个读图思考、2个活动、1个阅读及叙述性课文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运用“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展示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另外叙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统计图,知道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结合“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说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能利用相关的人口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利用相关资料,说明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式】
1.讲授
2.分析读图、分组讨论
3.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理解。
4.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认真分析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应对的对策。
5.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下,可以多进行调查,研究本地的人口增长模式,学以致用,深刻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重点】利用相关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
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及其转变。
【教学媒体】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思路】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人文地理研究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从现象入手,通过课文中的一些图表,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共性的特点。可用下图表示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人口的自然增长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引入
课题
播放视频:2011年10月31日,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联合国高级官员前往菲律宾接见了这个小婴儿及其父母,并送给丹妮卡一个小蛋糕作为礼物。
图片展示: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婴儿的出生备受世人的关注?
这两个小孩的出生,意义重大。从这个图片,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及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板书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概念
介绍
设问: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什么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以及死亡率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数量的增长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的共同影响.
熟悉概念,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文第二页的“活动”
思考、交流“活动”的两个问题
进一步熟悉概念;知道人口增长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小组
讨论
图片展示: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分析此曲线图,分三大组和若干小组讨论:每大组一个问题,完成课文第二页“读图思考”的三个问题,每大组选定两人进行汇报交流。
在思考、交流中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近一百年来世界人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自主
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第三页第一段
归纳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用性不断增强。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问题
探究
引导学生“图1.4 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2)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在前三位的是哪几个大洲,按经济发展水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欧、北美、大洋洲的人口数量的增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思考与交流:
1.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3.增长较缓慢
培养学生通过演算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问题
探究
设问: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在数量和速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家或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交流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经济、文化教育、生育观念;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重、劳动力不足;
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原因:政治、经济、医疗水平;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环境恶化、资源不足;
对策:计划生育。
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
小结
本节课我们应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还要能够探讨分析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听讲
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出生率 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3.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平衡
(1)大洲之间的差异
(2)国家之间的差异
4.人口政策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很好的使用了教材资源,本节教材编排上形式多样,有图片、表格、活动、读图思考等,尤其是有大量的图片和示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较好的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业设计】
1.联合国规定的“世界70亿人口日”的具体时间是( )
A.2011年10月30日 B.2011年10月31日
C.2010年10月30日 D.2010年10月31日
2.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总量
3.目前世界上“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主要为( )
A.亚洲国家 B.非洲国家
C.大洋洲国家 D.南美洲国家
4.关于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育观念淡薄,出生率极高,人口数量增长很快
B.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相同
C.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D.19世纪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5.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出生率上升
B.生产力水平提高,获得生活资料的范围更广,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C.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受生育观念的影响
答案:1.B 2.C 3.B 4.C 5.B
以上为《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由用户“jiankangzhijia”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