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1、识记:
(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它以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期间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2)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 《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
理学的诞生。
(3) 中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确立:朱某某196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标志着中国儿童心理学科学体系的确立
2、理解:(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②阐明各种心理技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③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④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A、儿童心理学要以自己的科学规律来为新一代的教育事业服务。
B、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其他实践领域中也対有很大的意义。
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一项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3)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
3、运用:(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设计)
横向研究;是指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优点: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缺点:难以体现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 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
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样本少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聚合交叉设计:是一种把纵向研究设计和横断研究设计相结合构成的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
法。
优点:克服了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受时问限制等问题。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识记:(1)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强化法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应原理为基础的,是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紧跟着一个愉快刺激,这叫正强化。
负强化:以操作性条件反应原理为基础的,是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厌恶刺激,这叫负强化。
(2) 观察学习的概念、过程及示范形式;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看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
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
示范形式:行为示范,言语示范,象征示范,抽象示范,参照示范,参与性示范,创造性示
范,延迟示范。
(3) 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价的一般步骤:
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评价结果的运用。
2、理解:(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①心理地形说: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前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他更强调潜意识活动。
②人格结构说: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
③本能说(动机理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早期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自卫本能和生殖本能两种。晚期他还强调仇恨和攻击本能的作用,他认为人有生的本能也有死的本能
④人格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说:
A、口唇期(0一1.5)动欲区是嘴
B、肛门期(1.5一3)动欲区是肛门
C、崇拜性器官期(3一6)7动欲区是生殖器
D、潜伏期(6-12)
E、生殖期(12岁以上)
(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的主要观点;
①儿童行为既是心理的又是认识的,注重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机制。
②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将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
③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一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④埃里克森以自我进程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A、信任感对怀疑感(0-2)
B、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2-4)
C、主动感对内疚(4一7)
D、勤奋感对自卑感(7一12)
E、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12-18)
F 亲密感对孤独感(18一25)
G、繁殖感对停滞感(25一50)
H、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期)
(3) 华生机械主义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①否认遗传的作用。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能导致
机能上的遗传作用;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
②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后来行为
上的差f;华生提出教育万能论,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儿童心理
发发展的内部矛盾。
(4) 维果斯基关于发展实质的主要观点;
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技能。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技能,也就是说各种技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
③各种心理技能痴线的关系不断的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衣服好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运用:(1)简评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
①华生否认意识,排斥心理现象,使心理学生物化、动物学化、机械化
②华生极端轻视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支配作用。
③华生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华生以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使心理学消除它的传统特点,即主观性,从而取得与
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
⑤华生坚决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彻底废除内省法,严格使用各种客观的方法,明
确地把条件反射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中。
⑥华生的教育万能论,虽然是不正确的,但在当时也有积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批判了种
族歧视和种族优越论。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图式:主体已有的心理结构——心理的机能结构
同化: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中。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之间的平衡。
②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过程。
③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一1.5/2):
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智力开始萌芽,主要用感知动作与外界发生关系。
B、前运算阶段(2一7):
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山实验。守恒测验(儿童一般在八岁左右达到守恒)。守恒是皮亚杰的术语,只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是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C、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可以根据具体事物或表现进行逻辑分类,形成守恒概念,掌握事物之间的可逆关系。
D、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能脱离具体事物而进行抽象概括,可用假定进行推理,用归纳组合去分析解决抽象问题,逻
辑推理能力不断发展。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识记:(1)一因素说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因素说即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
高某某:一个人的能力由遗传得来。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彪勒: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现在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
格式塔学派:儿童心理发展取lz于原有的先验格式。
弗洛伊德:存在于潜意识的性本能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环境lz定论
华生:这种理论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否定儿童的主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规律,片面夸大、机械地看待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是环境决定的。
(2)二因素说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二因素说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实际上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
lz定论的混合体。
施某某:辐合说,心里的发展是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武式德天斯:相乘说,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先天成熟和后天学习共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成熟更为重要。
3) 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个体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增强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间内
发生的事情可能对此后的发展依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理解:
(1)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心所形
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①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心理的年龄阶段而言,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与年龄有一定
的关系。
②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阶段个体所対有的那些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2) 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关键期。
①婴儿期(1一3)是训练个体感知觉能力的关键期
②幼儿期(3一6)是培养个体言语能力的关键期。
③童年期(7一12)是提高个体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期
④青春期(12一16)是缓解个体心理冲突的关键期。
3、运用:(1)遗传的作用;
①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设备及其功能。
②遗传因素变f或遗传病,可导致非正常人格或低能儿。
③遗传因泰影响着个体智力、能力的发展。
④遗传通过气质类型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发展。
(2) 家庭的作用;
①家庭体系。
②亲子相互作用。
③家庭结构。
④家长抚养方式的影响。
⑤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⑥父母联合养育。
⑦家长特征。
(3) 教育的主导作用;
①个体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指数的方向,如果没有适合于个体心理发展的教
育,个体心理就无法得到发展。
②教育可以在不断使个体掌握知识技能中促进个体心理能力的发展。
③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④教育可以使具有一般遗传素质地人成为科学家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变为优等生是问题儿童成为生产能手,十遗传素质有缺陷的人获得一定的能力。
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
1、识记:(1胚种期:胚种期叫卵细胞阶段,是指从怀孕开始直到受精卵完全固着在子宫壁上
的这段时期,也称为受精卵期。
胚胎期:从怀孕的第三周某某,到第八周某某。到第三周某某,胎盘已经急剧分化成三个细胞层,最外层,即外胚层,发育成神经系统、表皮和毛发。中间一层,即中胚层,发育成肌肉骨骼和循环系统。内层,即内胚层发育成消化系统、肺、泌尿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如胰腺和肝脏。
胎儿期:怀孕的后七个月,叫胎儿期,是一个快速发育期,各种器官也在逐步精细化。
(2) 胎教的准确含义:就是控制母体内外环境,免除不良刺激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自觉
提供有利条件,并且通过人为的活动你胎儿沟通信息,对胎儿进行培养教育.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2、理解:
(1) 胎教的影响因素:
①妈妈自身条件的影响;
②母亲疾病的影响;
③母亲服用药物的伤害;
④母亲酗酒吸烟的伤害;
⑤母亲的情绪状态的影响;
⑥母亲所处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乳儿心理的发展
1、识记:
(1)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的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
反射是指对刺激的一种自发和自动的反应,无条件反射是指一种在末经学习的情况下就能引
起某种特定反应的刺激。新生儿无条件反射包括原始反射和生存反射。生存反射包括无条件
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以及无条件定向反射等。原始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
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2) 新生儿的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新生儿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 个中性刺激最初伴随着有意义的非中性刺激出现,反复几次之后,这个中性刺激就能够引起那些原本只能被非中性刺激引起的反应。新生儿最初形成的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发展心理学P171)
(4)新生儿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指学习者首先表现出某种反应(操作外界环境),然后将这种行为与其导致的愉快或不愉快
的后果相联系。这种反射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 鲍比尔、安斯江斯对依恋的阶段划分方式;
鲍比尔:①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②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③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
④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安斯沃思根据"陌生情境"实验程序,划分出依恋的三种类型:A型,即回避型(20%);B型,即安全型(60%一65%);C型,即矛盾型(15%)。
2、理解:(1)早期动作发展对乳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①动作技能的发展是乳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加深了婴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体
验。
②如而对身体活动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其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③为发展空间知觉形成初步 思维活动做准备。
④使乳儿心理得到极大满足,而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又将推动乳儿更积极地去寻找新的天
地,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以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
⑤为有目的活动——游戏和早期学习准备条件
⑥发展乳儿的独立性。
(2) 乳儿同伴交往的主要特点(P140)
(3) 乳儿认生的发展过程:
<4个月:对新奇,陌生人表现极大的兴趣,对任何人的引逗都会报以喜悦与微笑。
4-5个月:对陌生人出现"警惕地注意”,来回注视,比较陌生人与熟人面孔。
5-7个月: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严肃紧张的神
7-9个月:对陌生人会有苦恼、哭叫、回避等强烈情绪反应。
3、运用:
(1)乳儿粗大运动技能及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P126-128)
(2) 乳儿知觉的发展:
①图形与形状知觉
②深度知觉
③知觉恒常性与客体永久性
(3) 乳儿认生的解决办法:
①多带婴儿去户外活动
②多与陌生人接触
③迎合宝宝的爱好心理
④耐心对待婴儿认生
第第六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1、识记:(1)婴儿大脑的机能发展(P149);
(2) 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①独立行走 ②钳形抓握动作的发展
(3)研究婴儿认知发展时,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4) 婴儿颜色视觉、数的感知发展规律;
①颜色视觉:
A、同色配对方面:1.5岁个别儿童能进行一两种颜色的配对;2岁儿童有20%能配对;2.5-3岁儿童几乎100%能配对。
B、颜色爱好方面:1.5岁末发现明品的颜色爱好;2-3岁儿童对颜色爱好的平均顺序是红黄绿橙蓝白黑紫,表现出明显的对鲜艳颜色的喜爱。
C、颜色命名方面:婴儿颜色命名的能力较差。1.5岁儿童不能正确命名任何颜色,2岁儿童有40%会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仅为7.9%,2.5岁儿童80%会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只有25%.
②数的感知:儿童辨数、认数及点数能力随年龄提高,数的感知觉发展有一定顺序,首先是辨数,然后是认数,点数发展较晚。
③空问知觉:空间知觉是大脑对物体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空间特性的反映,3岁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小知觉的发展方面。
④跨通道知觉:是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形式的能力。将看到、摸到、闻到或其他探索方式获得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一起。婴儿通过眼睛辨认出了自己吸吮过的东西,从而觉得这个东西不如其他新鲜东西更有趣。视觉和听觉的跨通道能力大约在婴儿四个月时出现。
直常动作思维的出现
婴儿复杂情绪及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①婴儿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危险的出现时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A、自发性微笑阶段
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C、有原则的社会性微笑
②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A、自发性的哭
B、应答性的哭
C、主动操作性的哭
③婴儿恐惧的发展
A、本能的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④分离焦虑:只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恐惧躲避反应。(三个阶段
(7)依恋的类型
橗某某:无养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养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安斯沃思根据陌生情境实验程序划分的三种类型:A型,即回避型20%;B型,即安全型(60%
- 65%);C型,即矛盾型(15%)
理解:(1)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
格塞尔提出了婴儿行为发展的五项基本原则!
①自我调节波动原则
②发展方向原则
③机能不对称原则
④成熟原则
⑤相互交织原则
西方学者认为,支配婴儿发展的主要原则有: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等级整合原则以及系统独立原则
我国学者认为,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整体向分化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动作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其动作发展
②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③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④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 我国心理学界对婴儿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划分。
3、运用:(1)婴儿言语的形成过程:单某某(1-1.5岁);双词句(1.5-2岁);完整句的发展(2
-3岁)
(2) 影响婴儿言语发展的因素:生理基础;智力因素;语言环境;情绪;社会、文化、经济
条件;性别差异
(3) 婴儿教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积极满足和调动婴儿心理发展需要
②在游戏中促进婴儿的发展
③给予婴儿动作行为发育的帮助和训练
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婴儿注意力的发展规律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它分
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
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三岁以前的婴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但同时也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规律如下。
①新生儿:具备了一定的注意能力,在觉醒状态时可因周国环境中巨响、强光等刺激而产生无条件的定向反射。
②2-4个月:由于条件反射的出现,也能比较集中的注意人的脸和声音,看到色彩鲜艳的图像时能比较安静的注视片刻,但时问很短。
③5-6个月:幼儿能比较持久的注意一个物体但注意极不稳定,对一个现象集中注意只能保
持几秒钟。
④7-8个月:因而开始对周围色彩鲜明、发响能活动的东西产生较稳定的注意,这是有意注
意的萌芽。
⑤1岁左右:有意注意开始出现。但这种处于萌芽阶段的,有意注意是极不稳定的。
⑥2岁左右;由于活动能力的增长,以及生活范围的扩大,婴儿开始对周围更多的事物发生兴
趣。
⑦3岁左右:开始对周国新鲜事物表现出更多的兴趣,能集中15到20分钟的时间来做一件事
情。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但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⑧1岁以后:婴儿发展的重要特征是语言的掌握。
第七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1、识记:(1)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①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A、幼儿主要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B、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整个认识过程。
②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以无意记忆,无意注意,无意想象为主。
③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出现第一反抗期。
(2)精神分析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
件的手段。
伯勒,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儿童在游戏中经常扮演的角色,以及支配
这种扮演的动机,使弗洛伊德的思想具体化。
蒙尼格,宣泄理论进一步强调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虑。
艾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方发泄方
式。
3)学习游戏理论
桑某某,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有练习律,受到社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3)小学生新思维结构的主要特点;
2、理解:(1)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发展;(2)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3)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3、运用:(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2)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特点;
①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②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
③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④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
⑤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3) 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
①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②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③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④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⑤小童开始形成同伴闭体。
(4)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
①尽量改变科任老师每天的作业量,作业贵在重质不重量。
②与家长沟通、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学校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
度予以理解。
③进行生动活泼、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儿童发展心理学》由用户“pkhisen”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