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
教学目标[www#@%.*zzstep~.com]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应用它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总结,加深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理解.培养反思习惯,形成理性思维.[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与交流,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探究的积极性.[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w*ww.z~z#step.c^o@m]
教学难点[中国教育出版&*^网@#]
熟练选择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出版@网^]
问题1舞台的背景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1)请你设法帮工作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2)如果工作人员只带了一卷尺,他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全体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每个人的想法,组长收集每组的结论.
问题2 教材探究5
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
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画图,并剪下所画的直角三角形,每两人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重合.
【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根据学生操作、交流情况,引导学生一起归纳上述两个问题的结果.
对于问题1,(1)方法有: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或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2)可以完成这个条件,其依据正是本节所要学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对于问题2,归纳得到: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例1 如图,已知AC⊥BC,BD⊥AD,AC=BD.求证:BC=AD.
【教学说明】由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指定学生表述思路,并由教师板书证明过程,引导学生正确书写解题步骤.
证明:∵AC⊥BC,BD⊥AD,
∴∠C=∠D=90°.
在Rt△ABC和Rt△BAD中,
AB=BA,
AC=B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Rt△ABC≌Rt△BAD(HL).[中^~国教育出&*版%网]
例2 如图,两根长度为12m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相等.理由如下:
由图形及实际情形可知,△ABD和△ACD均为直角三角形.
又AB=AC,AD为公共边,
∴Rt△ABD≌Rt△ACD(HL),
∴BD=CD.
例3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和∠DF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解:∠ABC+∠DFE=90°.理由如下:
在Rt△ABC和Rt△DEF中,[中国&教育%出~版网^*]
BC=EF,
AC=DF,[中%#国教*育^出版网~]
∴Rt△ABC≌Rt△DEF(HL).[来@源:zzstep.*%&~com]
又∠DEF+∠DFE=90°,
∴∠ABC+∠DFE=90°.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已知AC⊥BD于点P,AP=CP,请增加一个条件,使△ABP≌△CDP,你增加的条件是 (不再添加辅助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本书所学知识,巩固“HL”的记忆与认识,清楚地了解到“HL”是直角三角形全等所独有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为前提条件.
2.归纳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定理有:SSS,SAS,ASA,AAS,HL共五个,在实际解题时能灵活选用.[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教学说明】
在总结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共有几个时,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发言,发挥集体智慧得到完整答案,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即从规律的探究、例题的学习,指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得出,在探究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或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或表述个人的体验,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后,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 教学设计由用户“yxj36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