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静女》
课 程
语文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 级
2015级
所选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 XX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第一册
设计依据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人物美、情感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有关知识及必要的文言知识,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训练在诵读中理解、鉴赏的能力,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3.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明媚纯朴的情怀,获得对爱情更多的理解。
2.学习内容
(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XX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诗歌第一首,是《诗经》中爱情诗的代表作。
(2)学习形式:小组竞赛、讨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3)学习结果:引导学生从感受爱情的美好升华为对爱情的理性思考,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3.学习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感悟古诗的艺术魅力;
2.训练在诵读中理解、鉴赏的能力,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教学难点:体会、把握本诗体现出来的古代人民热烈无邪的恋情、纯洁质朴的心灵、单纯开朗的性格。
4.问题设计
1.全诗三章写了什么内容?
2.本诗是以谁的角度在什么环境下写的?写了什么情感?
3.本诗写作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4.找出诗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5.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6.分析诗歌的主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也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怎样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们职教语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的一种诠释,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将被激发,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
(5)因特网
(6)报告厅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 件 √
(2)工 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 库√
(7)网络课程
(8)仿真软件
其 他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课前,教师将《诗经中的爱情观》和《先秦时期的爱情》相关资源发布到校园网上“教学资源库”(网址:http://doc.001pp.com:93/Main/Main.aspx)。资源库中有:“文本解读”、“诗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读懂/分析——读透/领悟”三个步骤逐层深入的教学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勾连,让同学们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彻底、有效的掌握。
作为古代诗歌阅读与欣赏课,本课教学能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学习,重视依循千年语文教学之根:注重识字、本于诵读、体察涵泳、重视习某某,对学生开展训练。特别是在诵读涵泳上下大功夫,使这一诗歌鉴赏方法内化为学生诗歌欣赏的本能。
学生兴致高,发言踊跃。如何保持他们的积极性是每堂课都要注意的事情。
但学生发言质量不是太高,语言缺少诗意,这表明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领会和分析文本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艺术魅力的感悟能力,提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感所得的能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由用户“iamccssddnner201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