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实验二小五年级夏宏单元教学设计》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实验二小五年级夏宏单元教学设计

以下为《实验二小五年级夏宏单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统计——平均数》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 平均数的概念。

2. 平均数的计算。

3. 平均数的应用。

分析教材。

1、理清知识编排体系。

(1)了解“统计——平均数”在“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模块中的位置。

小学阶段“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模块的教材安排

一年级:初步感知随机现象

二年级:1.统计表,2.条形统计图(一),3.统计结果的呈现与简单分析

三年级:1. 条形统计图(二),2. .统计结果的呈现与简单分析

四年级:1.折线统计图,2. .统计结果的呈现与简单分析

五年级:1.平均数,2.可能性

(2)梳理“统计——平均数”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统计——平均数”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进行统计推断,估计平均数。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统计观念。教材中有关平均数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第二阶段让学生知道计算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第三阶段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个数的两组同类数据,能运用部分的平均数进行估算。

(3)明晰“统计——平均数”单元格例题之间教学的发展路径。

2、“统计——平均数”单元学习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问题导向B——5)。

“统计——平均数”单元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平均数的概念,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丰富的事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在会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实际问题的同时,能够使用平均数,统计性地考察、表现周围的事物。通过学习,让学生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上周在“班级文库”借书情况统计表,并提出问题。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自解决,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出示小胖和小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零值资料也要作为数据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的事例初步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实际问题。

2.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3.知道可以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测全体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的过程,初步体会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运用已学会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和它的计算方法。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测全体的情况。

知道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知道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教学难点

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数量的两组同类数据。

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应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实验二小五年级夏宏单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实验二小五年级夏宏单元教学设计由用户“生活是否如此”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2-10 09:53:36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92/56/28280.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92/56/28280.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