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附件2:15个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附件2:15个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以下为《附件2:15个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附件 2 人员健康管理技术方案 一、健康风险判定标准 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 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将居民划分为三类: (一)高风险人员。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 的人员;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 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 者;其他需要纳入高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二)中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有发热、 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实施居家观察未满 14 天的 治愈出院确诊病人;解除医学隔离未满 14 天的无症状感染者; 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三)低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高风险、 中风险人员以外的人员。 二、管理措施 (一)高风险人员。来自疫情特别严重的XX省的人员应 当自到达目的地开始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来自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应当自到达目的地开始实行 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应当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 的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至符合出院标准。 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原则上 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1 天)后可解 除隔离。 —6— 密切接触者应当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 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 染者末次接触后 14 天。 相关机构和社区负责对高风险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二)中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应当自到 达目的地开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人、解除集中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当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中风险人员应当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自觉接 受社区管理。 (三)低风险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可出行和复工。 三、健康认证申领 居民可通过申领个人健康码、健康通行卡等健康认证满足 出行和复工需要。 (一)个人健康码申领。已建立个人健康码管理平台的地 区,居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个人健康码申领,系统自动按照健 康风险高低审核生成红、黄、绿等三色“健康码”。 孤寡老人、远郊农村人员等没有条件通过网络平台申领的 人员,可由社区人员负责代为申领并生成纸质“健康码”(有效 期 14 天)。 (二)健康通行卡申领。不具备条件建立个人信息码管理 平台的地区,居民自行填写个人健康申报表(各地根据实际自 行设计申报表样式),符合低风险人员条件的,经社区(村) 审核通过,发放加盖社区(村)公章的健康通行卡(有效期 14 天)。 —7— 新冠肺炎“四早”技术方案 “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传染病防控 的重要手段。为有效推动“四早”落实,助力新冠肺炎疫情歼灭 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特点和发展 趋势,在总结前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制 定本技术方案。 一、早发现、早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早期发现病例的能力,各省(区、市)应当 设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网络,该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包括各 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一)病例监测报告。 1.监测对象:发热(体温大于 37.4℃),伴上呼吸道症状, 有可疑接触史或旅行史者。 2.监测时间:截至 2020 年 12 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 控机构每日开展病例监测排查工作。 3.监测地点:所有门急诊、发热门诊和住院病房等相关诊 室均开展病例监测工作。 4.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医疗机构采集病例临床标本(详 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标本采集与检测 部分),送当地指定的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 实验室进行检测。承担检测工作的机构接到标本后应当立即开 —8— 展检测,24 小时内完成并反馈检测结果。 5.环境标本监测和血XX行病学调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 开展。 6.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当立即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并于 24 小时内完成。同时,快速追踪密切接 触者,防止疫情蔓延。 7.病例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疾 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并于 2 小时内完成三级 确认审核。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 2 小时内 寄送疾控机构,由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需在 24 小时内,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病情进展及时对病例分类、 临床严重程度对网络直报病例进行订正。 (二)聚集性疫情监测报告。疾控机构接到聚集性疫情报 告后 2 小时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 直报,同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 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三)社区疫情监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基层社区(村)、 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辖区和单位内人员往来摸排、健康 监测登记和体温监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四)单位和个人监测。鼓励单位和个人发现新冠肺炎病 —9— 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时,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 者医疗机构报告。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拒绝配合 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甲管类条款,可强制执行。 二、早隔离、早治疗 (一)隔离医学观察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各省份应当设置 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发现相关病例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追踪密切接触者,落实可疑病例就地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属 地化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同时,做好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严防院内感染。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 织实施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应当根据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 (第五版)明确解除隔离标准。 (二)医疗救治。各省份指定定点收治医院,并成立医疗 救治专家组,在出现病例后,指导收治医院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推进医疗救治关口前移,提早提供医疗服务,加强对轻症患者 的医疗救治,减少轻症向重症的转化,重点加强重症病例救治, 降低病死率。各医疗机构根据《诊疗方案》对病人进行分类治 疗,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抗病毒、抗炎、中西医结合等方法 综合施治,对符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病人及时安排解除隔 离或出院。 — 10 — 早发现早报告流程图 — 11 — 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 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 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 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 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 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 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 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 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 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 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 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 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 告,并在 2 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 12 — 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 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 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 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 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 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 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 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 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 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 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 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 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 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 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 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 13 —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 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 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 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 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 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 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 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并指导其正确 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 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 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 — 14 — 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 措施时,应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 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 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 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 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 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 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 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 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 — 15 — 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 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 空气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 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 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 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 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 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 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 条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 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 殊情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三、医务人员防护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 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 — 16 — 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 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 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 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 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 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 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 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 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 17 —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 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 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 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 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 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 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 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 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 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用 3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 0.5%过氧乙酸棉球 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 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 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 家属带回家。 — 18 — 社区(乡镇、村)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一、落实责任 (一)落实主体责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 方责任”,落实落细基层社区(乡镇、村)、单位网格化管理, 指导做好辖区和单位内人员往来摸排和健康监测登记工作,对 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进行体温监测,尽早发现可疑 病例。 (二)推进联防联控协同防控。部门通力协作,及时排查 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提高社区摸排工作效率,快速追踪 密切接触者。通过视频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广播等手段, 播放疫情防范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防范认识。 二、社区未发现病例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 育、信息告知、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 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社区要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 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 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 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村)、 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冠肺 — 19 — 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 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 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 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 减少出行, 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某某 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 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 ***(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 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日发布 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4.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社区要发布告示, 要求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应当立即到 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按规定接受集中或居家隔离 14 天。所有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 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居家隔离或到政府指定地点 或医院隔离。隔离期间请与本地医务人员或疾控中心保持联 系,以便跟踪观察。 5.环境卫生治理:社区(乡镇、村)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 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 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 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 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 20 — 6.物资准备:医疗机构物资保障供应与管理,由专人负责, 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各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分级、分类、定额”的管理原则, 根据社区或防控要求实施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根据不同任务 和工作人数定额发放相应防控物资。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需的防 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社区居民物资 保障,通过电商下单、供应商配送等多种方式保障物资的采购。 鼓励开展露天广场交易日常物资,超市限时限流营业,避免居 民集中采购、取送物资。组织专人做好孤寡老人、残疾人、单 亲家庭等物资的采购与配送。 三、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 6 项措 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消毒。 7.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社区预防保健医生、家庭签 约医生、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的作用,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 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加强对居家观察对象的管 理。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监测自身 情况的变化,并随时某某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 点医院等准备工作。 8.消毒:社区要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 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四、社区传播疫情 — 21 —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 8 项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避免穿过人群相对密集的候诊区。 完成诊疗后由门诊部按照医院感染要求对隔离诊室及通道进 行清洁消毒,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理。 4.设置隔离病区/病室。设置观察隔离病区/病室,有条件 的医院建议设置应急隔离病区,用于新入院患者的观察与隔 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5.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把握患者住院适应症,尽量缩短 住院时间。疫情期间暂停现场探视,有条件的医院暂停病房 医生出诊,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原则上不设陪护遵守医院 规定每日进行健康监测。 6.复诊、随访可以适当调整时限,或鼓励采用互联网医 院等远程诊治途径。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适当延长处方药 物时间,最长可开具 3 个月药量。 7.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精神障碍患者须收治在所在地 的定点医疗机构,精神病医院应当配合提供相应的联络会诊 服务。 8.出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精神障碍患者所在精神病 医院应当进行终末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做好技术指导。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当 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 并做好个人防护。 — 75 —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酒店隔离点消防应急疏散预案
  2. 学校健康证明查验制度
  3. 幼稚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练方案
  4. 幼儿园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例隔离管理制度
  5. 2020年上学期小学开学须知致家长的一封信( 修订版)
  6. 健康申报表模板
  7. 培训机构教职工返校隔离制度
  8. 广西居民健康申报表
  9. 关于酒店接待隔离人员入住协议
  10. 开评标健康信息登记表
  11. 附件2 考试人员健康管理信息采集表
  12. 湖北返深人员隔离留观通知
  13. 开评标人员健康信息登记表(XX)
  14. 2020年度XX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健康状况承诺书
  15. 学校返岗人员及学生健康申报卡
  16. 返学人员健康登记表
  17. 学生居家隔离体温健康登记表2
  18. 附件2:15个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19. 返工人员申请到隔离解除的流程1(1)(1)(1)
  20. 在外人员返汉健康须知

以上为《附件2:15个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附件2:15个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由用户“clover192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0-05-23 07:46:14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9/df/9637.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9/df/9637.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