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强化师生的预习意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一、强化师生的预习意识
要想加强学生预习的意识,首先教师从思想认识上要改变。思想决定行动,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影响很大,在数学预习上亦是如此。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要形成常规,才能促使学生自主预习成为常态。
二、激发学生数学预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掘学生的潜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愉悦的环境中养成自觉预习数学的习惯。
(一)引入竞争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的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可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举行一个小小的5分钟 “知识竞赛” ,使孩子们在竞赛中体验预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二)组织交流
定期展示预习成果对预习的成果要及时反馈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常常会有所获,对有收获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展示自己“战利品” 的欲望。老师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 让学生充分 “显摆” 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也可以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主预习的风气。
三、布置预习任务
(一)循序渐进
如分数的加减法这类计算课的预习,要求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教材,把例题读完,例题中需要完成得作业用铅笔坐在书上。如果例题没问题,走第二步,完成书上的做一做。第三步,提至少一个你认为很难得问题,或指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并且要书写在作业本上。对于第三步,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可以避免学生机械的按例题复制方法,学生在做完练习后还要回过头来总结难点,提醒同学注意,也就是提醒自已注意。这样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常用方法之一。
(二)温故知新
所谓温故知新,顾名思义就是复习旧知识得到新知识。主要体现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要求在预习新知识时的同时,善于把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课堂教学的成功,体现在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复习旧知识,一般是在课前导入的环节,而课前导入是新课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否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学习,课前导入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情境创设,温故知新等等,所以引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也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旧知识,让我们巧用知识的迁移,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从而轻松接受新知识。
(三)动手操作
这种方法对于公式的推导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一些剪、拼、折、量、画、摆等活动,体验新知识的形成,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更加强烈。
(四)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和掌握新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心里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借助外力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求助父母等身边的人,也可以查资料书、借助网络,或者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四、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预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很听话,回家真的认认真真地预习,思考了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习中的疑难。有的家长,生怕学习上的疑难难住了孩子,只要孩子一提出,而自己又能帮忙的话,马上就会为其代劳。这样一来,孩子原本经过思考,费点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依靠家长解决了,久而久之,形成依赖习惯,学习上就难以养成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解决疑难的习惯了。这对孩子的预习和自学是非常不利的。父母们应当鼓励孩子尽量靠自己努力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第三,坚持对孩子的预习作定时检查。最好是每天或每次孩子完成作业后,提醒孩子作新课预习。并且,对孩子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这就要求家长自己首先得付出一点时间,真正了解孩子的课程,知道他们现在该做什么,明天该学什么,让督促和检查能有的放矢,这也是帮助孩子养成预习习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强化师生的预习意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强化师生的预习意识由用户“Jaejoongの炫爱”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