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回顾旧知。出示:明桥小学有一块试验田,其中的1/5种草莓,2/5种西瓜。种草莓和西瓜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看图说说计算1/5+2/5时的思考过程。小结:把长方形试验田平均分成5份,草莓的面积是这样的1份,西瓜的面积是这样的2份,合起来有这样的3份,所以1/5+2/5=3/5.【说明】分数加、减法在本质上是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当分数单位不同时,就要通过通分把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逻辑基础。课始,引导学生联系具体问题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能为进一步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2.引入新知。出示例1,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怎样列式?
板书:1/2+1/4比较:这道算式与刚才的算式相比,什么不同?揭某某: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说明】继续以“学校试验田”为背景,呈现数量关系相同的实际问题,这就凸显了新问题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新、旧问题的区别,并积极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着去解决所遇到的新的计算问题,进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起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欲望,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1.尝试。谈话:1/2+1/4,可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尝试并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等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全班交流。预设一:分子、分母分别相加。1/2+1/4=2/6.当学生说理遇到困难时,提问:能这样计算吗?为什么?预设二:分数化小数后相加。
1/2+1/4=0.5+0.25=0.75=3/4提问:为什么要把分数先化成小数再计算?预设三:借助长方形纸找答案。1/2+1/4=2/4+1/4=3/4.提问:(指右图中的2/4)这里的2/4是从哪里来的?再问:为什么要1/2把改写成2/4预设四:画长方形图表示计算结果。1/2+1/4=3/4.提问:得数“3/4”是怎样得到的?再问:这种方法与前面折纸的方法相同吗?
预设五:先通分再计算。1/2+1/4=2/4+1/4=3/4.提问: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呢?明确:1/2和1/4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通分,就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样就可以直接相加了。2.比较。提问:比较这几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明确:五种方法都是把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为单位相同的数,再进行计算的。化成小数计算,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折纸、画图1的方法,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来的1/2被转化成了2/4,这和通分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思,再列式算出结果,并组织交流。【说明】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是理解算理的专项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表示计算结果,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其次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经历按法则进行计算的过程,巩固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提高运算技能。第三是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所学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播放短片,简要介绍《九章算术》中有关分数四则运算法则的内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由用户“sfqin888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