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药重点总结》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中药重点总结

以下为《中药重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药学的发展(重点各第一)

汉 《神农本草经》

载药365种

上、中、下三品,即“三品分类法”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梁··陶某某 《本草经集注》

载药730种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朱书神农 墨写别录(《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

南朝刘宋时期 雷某某《炮制论》在

收录300种药物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唐 《新修本草》(又称《唐某某》)

载药844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

增加了药物图谱,即图文对照法

宋·唐某某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载药1558种

方药兼收 图文并重

明·李某某 《本草纲目》

收药1892种(新增374)

各论分16部

清·赵某某 《本草纲目拾遗》

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收载者716种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四气

四气概念: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平性药概念:相对而言其药物的寒热偏性不明显

五味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作用:辛某某、酸收、甘某某、苦坚、咸软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有补益、和中、和药、缓急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涩:能收敛固涩

苦:能坚:坚阴——阴虚火旺证

能泄:清泄、降泄、通泄

能躁:即燥湿,用于湿证(寒湿证、湿热证)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和泄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影响药性升降沉浮的因素---炮制和配伍

配伍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由毒性或副作用。

半夏畏生姜,生姜杀半夏。制它者称相杀,被制者称相畏。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即两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不属于用药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某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某某、白某某;藜芦反人参、沙某某、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蒌(瓜蒌) 贝(贝母) 蔹(白某某) 及(白某某)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某某)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某某、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 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煎煮方法

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为宜。

一般药物可浸泡30min.

解表药不超过10min,滋补药物1h.

先煎:先入煎30分钟左右。包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须久煎去毒的药物矿物贝壳

后下:在其他药物煎成之前再投入煎沸10分钟左右即可。包括有效成分易挥散或不耐久煎,易受破坏的药物薄荷钩藤

包某某: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绒毛类药物辛某某

另煎:价格昂贵的药物人参鹿茸

烊化:即熔化。胶类药阿胶

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及原为汁液性的药

煎汤带水:如灶心土、玉米须、丝瓜络

解表药

味辛,性有寒温

主入肺、膀胱经

发散风寒药—辛某某—风寒表证

发散风热药—辛某某—风热表证

兼有功效:利水消肿——水肿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止咳平喘——咳喘

透疹止痒——麻疹、风疹

发散风寒药

麻黄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发汗力最强(无汗症)

平喘之功(风寒表实兼咳喘)

宣肺平喘——肺气失宣,邪实咳喘

风寒束肺+杏仁(三拗汤)

寒饮伏肺+细辛、干姜(小青龙汤)

邪寒壅肺+石膏(麻杏甘石某某) 麻+石→去性存用

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温散寒邪

使用注意:有汗、虚喘不能用

桂枝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某某——风寒表证

表实无汗+麻黄,相须为用(麻黄汤)

表虚有汗+白芍,调和营卫(桂枝汤)

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寒凝血滞诸痛证

中焦虚寒,脘腹冷某某(小建中汤)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温某某)

风寒湿痛,肩臂痛(桂枝附子汤)

助阳化气——温阳某某

温通胸阳——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温助心阳——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温扶脾阳——痰饮病(苓桂术甘汤)

温补肾阳——蓄水证(五苓散)

降逆平冲:奔豚证(桂枝加桂汤)

生姜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经证

作用较弱,多作辅助药

温某某:脾胃寒证:寒邪侵犯中焦

脾胃虚寒之证

凡中焦有寒,不论虚实,均宜使用

止呕:“呕家圣药”

胃寒呕吐,疗效最佳

胃热呕吐+黄连

痰饮呕吐+半夏

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荆芥

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微温不燥,辛而不烈

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消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

止血(多炒炭)——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防风

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

祛风止痒——风疹瘙痒,尤以风邪所致者

胜湿止痛——风湿痹痛

祛风止痉——破伤风证

止泻——痛泄证

羌活、白芷、细辛、藁本

相同点:均能发散风寒湿邪、止痛——风寒感冒、风寒湿痹及头痛等症

白芷、细辛尚可通鼻窍——鼻渊

不同点:

羌活:上行发散,作用强烈

尤宜上半身风寒湿痹及太阳经头痛

白芷:善治明.阳经头面诸痛

并能燥湿止带——带下证

消肿排脓——疮痈肿痛

细辛:止痛力强,善治少阴经头痛

温肺化饮——痰饮咳喘

藁本:性味俱兴,善达巅顶

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太阳)

苍耳子与辛某某

共同点:均能发散风寒、宜通鼻窍,为治疗鼻渊主药

不同点:苍耳子又能祛风湿、止痛,用治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某某性达上,为治鼻渊头痛要药

苍耳子有毒,使用不宜过量。性味辛苦温,有散气耗伤阴血之弊,虚人慎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透散力大,对风热表证无汗或者有汗不畅者尤为适宜

清利头目——风热上攻,头痛目赤

利咽——风热壅盛

咽喉肿痛+桔梗

透疹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用法:宜后下

牛蒡子

辛、苦、寒

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宣肺祛痰——风热咳嗽,痰多不畅

利咽——风热壅盛

咽喉肿痛+桔梗

透疹——麻疹不透,疮疥瘙痒

解毒消肿:风热外袭火毒内结之痈肿疮毒

肝郁化火胃热壅络

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证

用法:炒

蝉蜕

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开音——风热火毒上攻,声音嘶哑

利咽——风热上攻,咽喉肿痛

透疹——风热外束,麻疹不透

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明目退翳——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息风止痉:小儿感冒夹惊,惊寐夜啼

小儿急,慢惊风

破伤风证

用法用量:孕妇慎用

柴胡

辛、苦、微寒

归肝、胆、肺经

功效:

解表退热: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之要药

表证发热——风寒风热均可

少阳证——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黄芩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少阳经头痛

疏肝解郁(主要,要药)——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脏气脱垂+黄芪、升麻(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疏肝解郁宜醋炙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 与知母配伍:石膏无之母不寒

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气分热——气分实热证、气血两燔证

余热未尽,气阴伤人

清肺胃热——肺热喘咳、胃火牙痛、胃热消渴

煅用:

敛疮生肌——溃疡不敛

——水火烫伤

收湿——湿疹瘙痒

止血——外伤出血

用法:先煎

知母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比石膏弱):既能清实火,又能清虚热

滋阴润肺:泻肺火,滋肺阴

泄胃火,滋胃阴

泄肾火,滋肾阴

栀子 热病闷烦要药

苦,寒

归心、肺、(肺)、三焦经

功效: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湿热黄疸

——淋证涩痛,血淋热淋

凉血止血——血热之吐血、衄血

解毒,消肿止痛

火毒疮疡,目赤肿痛

扭挫伤痛:外敷,治跌打损伤

清热燥湿药

主要用于湿热证

用法用量:一般用量不宜过大

苦寒败胃、苦燥伤阴,脾胃虚寒,津伤阴亏者应慎用

黄芩

枯芩:生长年久的宿根,清肺火

子芩:生长年少的子根,清大肠火,泄下焦湿热

(质轻下浮,质重下降)

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善清上中焦湿热

湿温暑湿,身热不扬(上焦)

湿热中阻,痞满呕吐(下焦)

泄泻痢疾(下焦)

清热泻火:善清气分实热、肺热及少阳胆火

肺热壅遏,咳嗽痰稠,可单用

壮热烦渴,溲赤便秘

少阳病,寒热往来+柴胡

清热解毒——火毒炽盛,痈肿疮毒

凉血止血——火毒炽盛,迫血妄行

清热安胎——胎热不安之证

用法用量: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

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善清中下焦湿热

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半夏泻心汤(中焦)

湿热泄痢+木香(香连丸)

清热泻火:清心火(要药)

泄胃火

泻肝火

清热解毒——痈肿疔毒

作用最强,范围最广

皮肤湿疹、湿疮

耳道疖肿、流脓

眼目红肿

用法:酒炙清上焦火热,姜炙清胃止呕,萸黄连疏肝和胃止呕,猪胆汁炒 泻肝胆实火

黄柏

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湿热证

善清下焦湿热

湿热下注,带下黄臭

膀胱湿热,热淋涩痛

湿热下注,脚气瘘证+苍术(二妙丸)

湿热泄痢

湿热黄温尿赤

泻火除蒸:主入肾经,长于泻相火,退骨蒸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知母

解毒疗疮: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

湿疹、阴痒——内服外洗均可

黄芩、黄连、黄柏鉴别

均苦、寒

清热燥湿——湿热证

清热泻火——脏腑火热证

清热解毒——热毒疮疡证

均有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等副作用,故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甘、寒

归肺、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为治一切痈肿疔疮阳证要药

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

肠痈腹痛者

肺痈咳吐脓血者

善散肺经热邪,清泄心胃热毒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头痛发热

温病:邪在卫分

热在气分

热入营分(透营转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热入血分

凉血止痢——热毒血痢,便下脓血

蒲公英

苦、甘、寒

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内外热毒疮痈,瘰疬,咽痛

主治各种内外热毒疮痈证

兼疏郁通乳,为治乳痈之要药

主肝胃经,可清肝胃热

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热淋涩痛+白茅根、车前子等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等

清热凉血药

生地、玄参鉴别

相同点:二药均为甘寒之品

均能清热凉血,养血生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口干舌绛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肠燥便秘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不同点:生地——凉血养阴之力较强

又善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玄参——泻火解毒之力较强

兼利咽散结——目赤肿痛

——咽喉肿痛,白喉

——瘰疬,痰核

——痈肿疮毒,脱疽

使用注意:反藜芦

二药均为甘寒滋腻之品,易碍胃助湿恋邪,故热邪尚在气分而未入血分者不可早用;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慎用

丹皮、赤芍鉴别

相同点:皆苦而微寒,均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热入营血,身热发斑

血热妄行,吐衄、崩漏、月经过多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ve瘕,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等,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

善清透阴分伏热,兼退虚热

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热退无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

肠痈初起,发热腹痛

赤芍——活血化瘀力盛,血滞证多用

兼泻肝火,善治肝火目赤翳障

XX皮与赤芍

相同点:清热凉血,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发斑

活血化瘀,治淤血症,疮痈等,尤以血热夹淤,瘀热互结者为宜。

清泻肝火,治肝火目赤肿痛。

不同点:XX皮偏于清热凉血,又能退虚热,善治无汗骨蒸潮热,肠痈。赤芍偏于活血祛瘀,又能止痛,治痛经、经闭,血沥腹痛。

清虚热药

主要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温热病后期,余邪未尽,伤阴动热

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及清热养阴药

青蒿后下

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效:

清虚热,除骨蒸: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低热不退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五心烦热

解暑热——暑热烦渴

截疟:为治疟疾要药

治疟疾寒热,单用大剂量即可

善清少阳经热——湿热郁遏少阳证

用法用量:不宜久煎;或用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清心火:黄连、栀子、竹叶、淡竹叶

泻肝火:龙胆、夏枯草、决明子

清肺热:黄芩、石膏、知母、地骨皮、芦根、天花粉

清胃火:石膏、黄连、芦根、天花粉

泄肾火:黄柏、知母

清热凉血养阴:生地、玄参

清热凉血活血:赤芍、丹皮

乳痈:蒲公英、漏芦

肺痈:鱼腥草、金荞麦

梅毒——土茯苓

疮家圣药:连翘、(黄芪)

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泻下药

攻下药:苦寒—泻下攻积,导热下行—大便秘结,实热积滞证

润下药:多为种子,甘润和缓—润滑肠道—肠燥便秘证

峻下逐水药:苦寒有毒—逐水泻饮—悬饮、膨胀、水肿

多苦寒,主归大肠经

常须配伍行气药

攻下药:

苦寒沉降

釜底抽薪

六腑以通为用

大黄(泻下、清热、活血)

苦、寒

功效:

泻下攻积——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为治胃肠积滞,大便秘结之要药

专入明.阳胃腑大肠

尤宜于热结便秘证

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芒硝(大承气汤)

兼气血亏虚+人参、当归(XX汤)

兼阴虚津亏+生地、麦冬(增液承气汤)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附子、干姜

去性存用,如温脾汤

实热积滞,泻痢后重+黄连(通因通用)

其他如药、食、虫积者,亦有较好效果

清热泻火解毒——火热上攻,热毒疮痈

釜底抽薪之妙

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

头面部火热诸证,如目赤咽肿,牙龈肿痛+黄芩、栀子(凉膈散)

疮痈肿毒,无论外痈、内痈皆可

如配XX、桃仁,治肠痈腹痛(大黄XX汤)

水火烫伤,单用研末,蜜调涂之

凉血止血——血热妄行、吐血、衄血

破一切淤血

下焦蓄血(桃核承气汤)

产后瘀阻(下瘀血汤)

跌打损伤(复元活血汤)

清利湿热——湿热黄疸、淋证

导湿热从小便而去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木通、车前子(八正汤)

综上:为泄下,且泄下力强,荡涤肠胃

为清热,包括泻火、解毒、凉血、利湿

为活血,逐瘀通经,为瘀血证所常用

用法用量:用于泄下不宜久煎

生用:后下或开水泡服,泄下力强——重症、急性病、体制强

制用:与他药同煎,泄下力减弱——清病、慢性病、体质弱

久煎:泄下力减弱,仅取其清热泻火作用

酒大黄:活血增强,上行治上部火热

制大黄:泄下力缓,泻火、利湿

大黄炭:加强止血作用,用于出血证

芒硝

功效:

泄下攻积,润燥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大黄

软坚

乳痈初起,断乳

消热消肿(外用)

咽肿,口疮

目赤肿痛

痈疮肿痛

大黄和芒硝不同点

大黄:味苦,泄下力强,善治热积、冷积、食积、实热积滞均可

兼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活血祛瘀——瘀血阻滞

清热利湿——黄疸、淋证

芒硝:味咸,润燥力胜、善治燥结

外用软坚清热——乳痈,咽痛,口疮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泄下兼活血:大黄

泄下兼利水利尿:牵牛子、郁李仁(常考)

泄下兼消肿散结:芒硝、大戟、甘某某(少考)

泄下兼清热泻火:大黄、芒硝(不常考)

推陈致新:祛除人体陈腐物质,促进气血津液的新生。如攻下药之大黄,通过清除肠胃积滞,减少毒素吸收,使消化功能得以恢复。以及下瘀血以达去瘀生新之功。

祛风湿药

祛除风湿,常用于风湿痹证

分为三类:

祛风寒药:辛苦温

祛风湿热药:辛苦寒

祛风湿强筋骨药:苦甘温

功效及适应范围:

祛风湿:痹证:风寒湿痹:行痹—风邪偏胜:痛无定处

痛痹—寒邪偏胜:疼痛剧烈

着痹—湿邪偏胜:重着麻木

风湿热痹:热痹—热邪偏胜:红肿热痛

舒筋:风湿痹阻,筋脉拘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亏虚证

善于滋补肝肾之阴,尤以滋肾见长

为治肝肾阴虚要药

鲜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的鉴别

皆味甘,均能养阴生津——阴虚津亏诸证

不同点:

鲜地黄——大寒,滋阴力弱,滋腻性小

长于凉血—血热阴亏偏热盛者多用

生地黄——寒润,凉血稍弱,养阴略强

长于养阴—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较宜

熟地黄——性温,滋腻性大

功专补血滋阴—血虚及真阴不足证

白芍

养血调经——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养肝之圣药”

作用和缓,多作辅助药

敛阴止汗——阴虚盗汗,配收涩药

和营——营卫不和,表虚自汗+桂枝

柔肝缓急止痛——阴血亏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白芍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入肝经,能敛阴养血而平抑肝阳

且性微寒,兼清肝热,又能止痛

使用最为广泛,可标本兼治

白芍与赤芍鉴别

白芍:为栽培品,根需除去外皮

补血养阴,敛阴平肝,柔肝止痛

血虚、虚汗、挛痛、肝阳上亢多用

赤芍:多为野生品

凉血活血,散瘀止痛,兼清肝火

血热、血瘀及肝火诸证为宜

“白补赤泻,白收赤散”

百合339

五味子353

山茱萸360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2018年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的***一览
  2.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3. 药事管理组织、普通药品管理、特殊药品管理、处方质量、临床药师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事质控系统
  4. 护理三基训练考试试题答案
  5.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6.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读书报告
  7. 《有机化学》模拟试卷-(一)答案
  8. 审计实务教案
  9. 第二学期寒假作业监测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10. 级七年级历史空白默写提纲
  11. 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
  12. 复试资料(一)法律答问(1)
  13.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14. 法律练习题答案
  15. 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16. 第五章 第二节
  17. 《呼吸作用》教案
  18. 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 促进作用
  19.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管理
  20. 保健学复习资料

以上为《中药重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药重点总结由用户“moayansuyuan”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4-20 04:23:33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68/c5/54281.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68/c5/54281.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