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课本必背228句〖必修三册〗》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课本必背228句〖必修三册〗

以下为《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课本必背228句〖必修三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某某,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

30.春秋战国时某某,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1.隋唐时某某,江东地区出现曲某某,一直为后世沿用。

3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某某,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4.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某某,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5.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6.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某某: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37.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38.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9.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0.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41.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42.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43.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44.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5.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以秦汉时某某、隋唐时某某和元明清时某某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某某和五代十国时某某最为典型。

46.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47.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48.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49.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50.两宋时某某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5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52.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5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54.在春秋时某某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某某,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

55.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56.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57.“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8.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59.战国时某某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60.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61.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62.明清时某某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63.“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

64.春秋战国时某某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6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66.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67.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68.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69.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0.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某某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7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7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73.春秋战国时某某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74.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75.“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

76.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XX推XX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77.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78.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79.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80.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8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82.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某某的要求。

83.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4.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85.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8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某某的要求。

/

8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89.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90.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91.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92.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和.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9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94.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9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96.明清时某某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我国明清时某某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某某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9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98.《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99.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

100.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

101.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另外,两宋时某某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不安,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表达思想感情。

102.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103.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某某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某某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10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105.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

106.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107.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108.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109.《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其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110.广义的罗马法指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

111.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11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113.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114.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15.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11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117.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118.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119.1689年《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12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22.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123.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124.英国责任制内阁下: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

125.独立之初美国的邦联作为松散联盟,造成国家权力的微弱及各州权力的过大,使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26.美国的总统权利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其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美国总统的权力由宪法赋予。

127.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权力。州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也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构成,实行分权和制衡。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州议会实行两院制。

128.“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自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129.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30.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31.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人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224.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狄德罗是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卢梭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的批判最为严厉,最为激烈,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25.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226.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主要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227.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228.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是对神的挑战;启蒙运动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是对君主的挑战和对封建制度的宣战。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2. 新课标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微课
  3.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4.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5. 党的纪律检查及监察工作发展历程
  6. 基本政治制度
  7. 古代东方文明的特征
  8. 古代中国历史必备知识
  9. 中考名著导读专题复习《长征》名著导读与知识练习
  10. 历史必修一 考点自查
  11.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导学案

以上为《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课本必背228句〖必修三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课本必背228句〖必修三册〗由用户“winners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9-09 06:23:59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54/a8/107160.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54/a8/107160.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