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历史必修一 考点自查》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历史必修一 考点自查

以下为《历史必修一 考点自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历史 必修一 考纲范围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的统一。

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分封制——重点掌握(封土建邦)

1.目的:巩固和扩大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授民授疆土”)。

4.诸侯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进行再分封。(世袭统治权)

5.诸侯的义务:拱卫王某某、服从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 意义:A、加强了周某某对地方的统治;

B、扩大了统治区域,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形成了对周王某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消极:权力过大,容易产生割据;西周后期诸侯力量日盛,王权衰落。

后世:姓氏来源、省份简称有影响

宗法制——重点掌握

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③内容:按照分封制,是君臣关系;

按照宗法制,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按照血缘,是兄弟关系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周某某是绝对的)

④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按父系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⑤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巩固周朝统治。

后世:家国一体、忠孝观念、祭祖活动、宗族祠堂有深远影响。

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二、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4、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三、了解秦的统一:

1、条件: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XX。(地图)

4、意义: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最突出)

四、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

1.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2.实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中心

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的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体现“家天下”

3.关系:分工配合、牵制监督

4.影响:减少决策失误;加强了皇权。

五、理解郡县制和作用

1.建立过程:春秋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

2. 特点: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六、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1. 背景:错误吸收秦亡的教训。(亡秦孤立之败)

2. 表现:郡县、封国并存(斑马线式政治制度)

3. 结果:“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4.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七、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内容: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

2. 关系:分工配合、牵制监督

3. 实质:封建君主专制

4. 影响: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八、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1.内容:中书省管辖今XX、山西、山东三省

地方设行省,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在西藏设宣政院辖地,是我国对西藏直接管理的开始。

2.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九、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

1. 汉朝: 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高低)

3.隋唐以后:科举制

标准: 才学、考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过程: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特点: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影响:①有利于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做官的垄断、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附:考试选官方式带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

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自由,更不利于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的培养。

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废丞相:

1.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帝专权。

2.概况: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设内阁

1.历程:明成祖设立内阁。明宣宗以后,大学士有票拟权,地位逐渐提高。

2.性质: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决策、行政机构;可以参与国是。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3.影响:内阁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加强了皇权。

十一、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为处理西北军务,雍正设军机处。

2.特点:①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某某;

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简、速、密)

3. 影响:行政效率较高;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中央不断集权,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十二、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2.消极:从长远看,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最终使中华文明走向衰落。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雅典民主政治

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了解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罗马法

了解 《十二铜表法》、了解万民法和公民法。

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平民贵族矛盾尖锐

1.措施:⑴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⑵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⑶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⑷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⑸废除债务奴隶。

2.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1.内容:⑴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⑵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⑶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⑷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⑸实行陶片放逐法。

2.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

1.内容: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发放公职工资和观剧津贴。

2.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本质:只是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起源于习惯法,从形式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从适用范围上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

了解《十二铜表法》

(1)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2)形成:公元前5世纪中期形成,

(3)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可操作性强;注重形式。

(4)意义: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一定程度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了解万民法和公民法

(1)公民法: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2)万民法: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的原因: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世纪,万民法成为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3)《民法大全》6世纪,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地位:是欧洲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积极: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维系统治:①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影响后世:①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②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的武器。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一些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3)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剥削和压迫。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了解英国的“光荣革命”。

理解《权利法案》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美国联邦制。

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了解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和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奠基:1688年光荣革命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3.影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结束了英国的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奠定基础。

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影响: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统而不治”;英国的君主立制政体确立起来。

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首相

2.成员间的关系: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得垮台,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首相的权力:掌握了立法权、行政权,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5.影响:扩大了议会的权利,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只是象征,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初步完善: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商业资产阶级分权)

2.概况: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3.意义:①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② 民主政治开始不断完善。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议会权力至上(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权在民)

②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虚君)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权力制约)

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内容:

(1)联邦制:

背景:邦联制的弊端

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大权;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共和制:

背景:走向专制的危险

内容: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

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掌握;

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

原则:分权与制衡

作用:有利于防止专制,保障民主。

2.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

3.评价:性质: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积极: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②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允许奴隶制存在;打上了种族、性别歧视的烙印。

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

行政权归总统:①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②他由选民间接选出,所以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只向宪法负责;

③有权任命政府官员和最高法院大法官,但要经参议院同意;

④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因此,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故称总统共和制。

对总统的牵制:①由选民间接选出,向宪法负责;

②有任期限制,4年;

③国会有复议权,可以弹劾总统;

④大法官可以裁定总统是否违宪。

立法权归国会:①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每州两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

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按照各州人口比例产生;

②国会的立法被总统否决后,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再次通过该法时,即为有效。③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判。

司法权归联邦法院:①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②它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③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

内容:(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的元首和军队统帅。

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包括宰相)、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2)宰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3)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但权利很小。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必须经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方可生效。

(4)帝国是联邦制国家,帝国掌大权,各邦则保留自治权。

评价: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是很不彻底的代议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基本特点:公民选举、议会立法、间接民主、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2)表现形式:主要有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3)主要作用:

A、否定了君主专制政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实践并传播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

(4)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代议制的本质:资产阶级民主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XX条约》、《XX条约》和《辛丑条约》。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了解黄海海战

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了解XX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

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战  争

时 间

侵略国

主要史实

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1840年广东→XX白某某

1841年强占香港岛→XX

道光议和

英国强迫中国签订《XX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

XX→XX→XX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XX逃往热河

《XX条约》、《XX条约》;

俄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本

丰岛→平壤→黄海→辽东→XX卫(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殉国)

光绪帝

1895年《XX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

XX→XX

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1年《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了解《XX条约》、《XX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1)《XX条约》的内容: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通商,开放XX、XX、XX、XX、XX。打开了中国东南沿XX户;

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XX条约》的内容: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2亿两白银;

通商:开放XX市、XX、XX、XX为通商口岸;

投资设厂: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在《XX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在XX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XX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XX到XX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①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外国控制。

②“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到XX广大地域,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⑤改设外务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0.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苏联解体: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束缚。

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推动。

标志:1991年12月,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影响: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两极格局的瓦解: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1、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表现: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的兴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影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时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特点: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即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形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纪委监察室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1)
  2. 疫情下凸显出的中国制度优势
  3. 财务管理制度
  4. 2019公司财务全套流程手册(含所有岗位)---张熙庭会计之音
  5. 宪法学知识结构图
  6. 学校疫情排查制度
  7. 学校隔离室制度
  8. 复工企业各项制度员工健康申报和监测制度
  9. 幼儿园消防安全制度
  10. 卫生与消毒***
  11. 学校巡逻登记制度
  12. 校区消毒通风制度
  13. 小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14. 15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15. 中学计算机使用制度
  16. 2020春季开学联合检查验收迎查准备
  17. 全面做好返校前的准备工作
  18. 探索前沿制度学原理初探
  19. 政治学复习资料

以上为《历史必修一 考点自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历史必修一 考点自查由用户“plj77”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2-11 07:20:38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89/6c/28964.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89/6c/28964.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