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7页例4,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小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解决小数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用不同的策略、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呈现教科书P96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小丽要到新华文具店买些文具。她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够吗?如果把那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小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先帮小丽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和小丽遇到的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收集信息并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收集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要想找出有用信息,就要学会观察,认真审题。大部分学生能找出以下信息: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她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
【设计意图】提出探究问题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
2.分析与解答。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情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不同,可能有些学生的解题思路还不够清晰,小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小组交流,促使学生用不同策略,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共同归纳算法。
师:小组内推选一个代表,汇报你们的算法。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买完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10-6.8=3.2(元),再算出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要用多少钱,2.5+0.6=3.1(元),3.2>3.1,因此她带的钱某某。
预设2:先算出买完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10-6.8=3.2(元) , 再用剩余的钱去买一个笔记本后,还剩下3.2-2.5=0.7(元) ,且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0.7>0.6,因此她带的钱某某。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出买文具盒后剩余的钱,然后再比较剩余的钱某某不够用,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3:先求出买这三种文具一共要花多少钱,6.8+2.5=9.3(元),9.3+0.6=9.9(元),10>9.9,因此她带的钱某某。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来解答,都可以说明,小丽带的钱是够的。
4.继续探究。
师:如果把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
师:你想怎么计算呢?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买完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10-6.8=3.2(元),再算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一共要用多少钱,2.5+1.2=3.7(元),3.2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由用户“xiaobeibei1017”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