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1项目宗旨和目的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宗旨:
第一,基于对中国社会全面、系统的把握和分析,揭示中国社会变迁。
第二,揭示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的相对地位、角色和观念的变化。
第三,定期、持续地进行社会调查,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
第四,借助历时性和标准化的数据,推动历时性比较和横向跨国比较分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目的:
第一,研究和揭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演变的现状和趋势。
第二,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状况为核心,将社会分层结构、利益结构和阶级意识三个主题结合起来,揭示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对社会利益结构和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影响,并评估未来的演变趋势。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研究的一些主要专门议题,如环境、宗教、社会不平等、全球化、健康、家庭、劳动等,都将构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也本着开放性原则,将会根据学术界的研究需要,不断地将最新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研究议题纳人到本调查的内容之中。
1.2时间维度
第一期:2003-2008年度。除2007年暂停了一年以外,其余各年都进行了年度调查,第一期共完成了5次年度调查。
第二期:2010年开始。
按照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抽样设计,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抽取125个县(区),500个街道/乡镇,1000个居委会/村委会,10000个家庭,每个家庭中随机抽取一人作为最终调查对象。最终抽样单元中城市样本与农村样本的比例为5900:4100,2003年度调查中,只包括了部分城市样本。从2004年起的历次调查,都同时覆盖了农村与城市。1.3 调查主题
2003年度——1.住户成员情况;2.个人基本情况;3.户口变动;4.家庭情况;5.社会交往;6.教育经历;7.职业经历8.日前职业;9.评价与认同;10.态度和行为。
2004年度——1.受访者个人情况;2.受访者家庭情况;3.价值观念与社会认同;4.老龄化与健康;5.流动与迁移。
2005年度——1.住户成员情况;2.个人基本情况;3.家庭情况;4.心理健康;5.经济态度与行为评价;6.社区生活与治理;7.农村治理;8.村委会基本情况(受访者为村长、村支书)。
2006年度——1.个人基本情况;2.工作经历;3.当前工作情况;4.企业改制与经济改革;5.社会经济活动;6.态度、意识,认同与评价;7.家庭模块。
2008年度——1.个人基本情况;2.家庭基本情况;3.教育及工作;4.性格与态度;5.社会交往及求职;6.社会不平等;7.全球化。2.1抽样单位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采用分层四阶段不等概率抽样,各阶段的抽样单位为:
第一阶段:以区(地级市、省***、县(***为初级抽样单位。
第二阶段:以街道、乡镇为二级抽样单位。
第三阶段: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为三级抽样单位。
第四阶段:以家庭住户并在每户中确定1人为最终单位。2.2构建抽样框
根据行政区划资料,全国(含22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不含台湾、港、澳地区)共有2801个区县单位,具体划分为5个抽样框。(市XX区是一种行政单位类别,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下设的行政区)
抽样框1:三大直辖市市XX区。
具体包括XX、XX、**_*的共44个市XX区。这一部分未包括直辖市XX,从各省、***HDI)的排名来看,**_*相比差距较大;
抽样框2:省会城市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论从抽样到具体问卷填写过程严密,保证了问卷填写的信度。4.3.3数据分析阶段
最后的数据分析阶段,调查采用了抽样数据的清理与校验技术保证问卷数据录入分析过程中非随机误差出现几率的降低。
1.消除录入误差:
2.野值、极值的判别处理
3.对客观变量的逻辑检验
4.主观变量的清理4.4 有关指标和量表的举例
4.4.1关于心理状态量表
4.4.2关于主观态度量表使用CGSS数据的论文简介***教育分流与职业地位获得_王某某.caj
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_省略_于CGSS2008数据的实证研究_周某某.caj[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由用户“病了”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