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家园共育—— 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
? 手足口病小知识普及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阶段,令很多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现将幼儿手足口病作一些简介,请家长朋友予以关注,并配合我们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
二、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从手足口病监测显示,每年3月底开始,手足口病开始高发,到四五月份达到高峰。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其中4~7月是全年第一波发病高峰期(主高峰期),9~11月 是第二波发病高峰期(次高峰期)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播,虽然有空气传播的可能,但仍是以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为主。因此,在少到公共场合的同时,更要关注幼儿的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一定要洗手,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四、典型症状:
疱疹: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处出现疱疹,其特点是从小米粒到绿豆大小不等,疱壁较厚,不易溃破,不发痒。80%的手足口病疱疹可同时出现于某某、足、口腔等处,但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在手心或口腔、臀部等部位。不过,若是单独出现的疱疹,而且疹子越小、数量越少时,往往提示手足口病重症,当引起注意。疱疹出现在手足的部位,往往是在手心、脚心,很少在手背、脚背;而且一般是对称性出疹,即左右手、左右脚同时可见,很少只见于单侧。
发热: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的感染,因此,发病除了见疱疹外,还有发热、精神状态较差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见腹泻、呕吐等消化道
五、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的表现
(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2)典型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3)皮疹的特点
?1)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某某,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2)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某某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4)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4)病程: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
(5)不典型临床表现
有些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细心识别。下列情况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1)先出皮疹后发热。
2)个别患儿皮疹也出现在膝、肘、腹、背部。
3)部分患儿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
?4)部分患儿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溃疡疼痛影响进食。
?5)部分患儿除了口腔、手、脚部位出现皮疹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咳嗽、流涕、不愿玩耍等。
??6)部分患儿只有低热,在口腔、手、足、臀部的某一部位出现皮疹,皮疹数量少,甚至仅有1~2个,需要仔细查体才能发现。
??2.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让孩子养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3、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
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做好手部卫生
用餐前和上厕所后。在与患儿接触后。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外出回家后立即洗手。
育童幼儿园愿竭尽全力和家长一起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育童幼儿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家园共育—— 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家园共育—— 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由用户“爱没心碎”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