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汇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汇报
各位专家好!今天我要做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分析。我主要从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实施反思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性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定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面向大一新生开设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大学生生活结合最密切的一门课程
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即掌握两方面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 1.知识目标。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具体来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 2.能力目标。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各专业大一学生。
1.知识方面:有基本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基础,但深度、广度不够,尤其理工专业,多数学生欠缺。
2.能力方面:思维活跃,认知能力较强,但多数大学生“知行分离”,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有待提高。
3.态度方面:思想纯朴,学风良好。但对该课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课程内容与学生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门选修课直接关联,尽管在理论深度上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浅显涉及过、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所以缺乏新鲜感,自然少了学习的兴趣。
需要在教学中下功夫,尤其要重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方面。
(一)理论课程实施
1.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32学时,由四个知识模块组成。
成长适应教育:此部分提供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指导及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应学时2课时。
思想教育:此部分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对应学时为16课时。
道德教育:此部分是前一部分知识在道德领域的延伸,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对应课时6课时。
法治教育:此部分帮助大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素养。对应课时共8课时。
模块的几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渗透和融合,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既避免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的重复,又体现了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成果展示验收。
5.实践考核
实践课总计40分。 PPT作品分数由学生评委确定,评委组成及作品等级都有明确标准。
五、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学生对本课教师评价均为优良,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对本课教师的评价均为优良。
六、课程实施反思
(一)效果比较理想,达到课程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原因分析——————。大班上课
(三)改进措施
总之,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使其: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上有体现。我们力争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汇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汇报由用户“ievfhpbg52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