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古人谈读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25.古人谈读书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推荐,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吗?谁能为大家简单讲一讲?(生讲述故事)
2.我们从故事中能够看到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请大家齐读课题《古人谈读书》。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示文体,明确学法
1.本课是文言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今天,我们就先去学习前两部分。
2.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学习。
(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读深)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一)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前两则,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前两则,学生之间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关注“诲”、“识”、“耻”、“矣”、“岂”的读音。重点关注多音字“识”,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
(二)读通语句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在老师停顿的地方,用“/”作标记。
特别提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林某某。曾国藩博学多才,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以《家书》(即《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所设计内容比较广泛,在平淡家常中含真是良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2.拓展读书名言。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五、再次读文,读书明智
同学们,就像我们学到的,读书能让我们明智,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许多同学都爱读书,特别好。有的同学可能在读书的时候做的还不够,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在古文的诵读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齐某某《古人谈读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古人谈读书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古人谈读书教案由用户“银行办理车按揭”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