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三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赵某某
一、教材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教育部审定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
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
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学生,学生总体情况: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好,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法
二、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酸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2.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通过实验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的奇妙,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酸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实验器材
仪器:试管 滴管
药品: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铁钉 锌粒 铝片 生锈的铁钉 石蕊试液 酚酞溶液 硝酸银溶液
其他:砂纸
四、实验教学原理
在酸的化学性质探究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酸和物质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确认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从而归纳总结酸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实验中主要讲述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了解酸的其他两个化学性质即酸与碱的反应和酸与某些盐的反应.
六、实验教学过程
(一)酸与指示剂作用
分别向滴有盐酸和硫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另取两支滴有盐酸和硫酸的试管,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溶液不变色
结论一: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二)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分别向装有铁钉,锌粒,铝片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等质量分数等体积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三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外壁温度升高.其中装有铝片的试管中产生气泡最快,装有铁钉的试管产生气泡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价格昂贵,部分学校可能没有镁条,可使用铝片来代替,方便取材,也符合价廉易得原则.
3.在酸与盐的反应中,不推荐酸和碳酸盐的反应,理由是在第十一单元专门要学习酸和碳酸盐的反应,以前也已经学写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是利用稀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这个酸与盐的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本实验当中选择盐酸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产生沉淀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八、实验效果评价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对于化学变化是否发生的判断,本组系列实验中,现象均比较明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三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三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由用户“peike9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