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译文)》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译文)

以下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译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译文)

理想的有“德”境界的社会,不必以“德”来规范,所以是“有德”的社会。不理想的没有“德”境界的社会,要以“德”来规范才不会失“德”,所以是“无德”的社会。理想的“有德”社会是不必要强化管理的,即使有管理机构,也没有什么事情好干;想以爱心善意去感化人家,也是找不到被感化的对象的;想以行侠仗义去帮助别人,那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想以最好的礼物去求人办N姡鞘敲挥腥嘶峤邮艿模嵌蓟峄颖郯涯闼腿サ睦裎锶拥簟R虼耍鄙缁崾XXXXX赖氖焙颍托枰缁岬赖鹿娣叮坏钡赖鹿娣妒プ饔檬保托枰缁岚模坏鄙缁崛狈XXXXX氖保且啃邢勒桃謇唇饩鑫侍猓坏绷邢勒桃宓娜硕颊也坏绞保缓每壳肟退屠窭辞蟀萘恕K档角肟退屠衤铮馐堑比说墓叵档搅巳狈XXXXX倚暮托乓迨彼褂玫陌旆XXXXX彩窃斐缮缁峄炻业幕龈?/p>

  这样写一是为了点明天下已经大乱的社会背景,二是告诉人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当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的。因此,老子在对当今社会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立即指出:“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认为,造成社会“无德”的关键是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道”出了问题,犯了“前识者”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错误。当然应负主要责任是统治者,所以他紧接着把话锋一转,指向了应对社会负责的统治者身上,指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渴;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意思是说,统治者的主观主义和脱离群众是造成社会失德的病因。他把“侯王”与代表物质世界的“天”、“地”和代表精神世界的“神”、“谷”相提并论,是为了显示“侯王”的崇高地位与作用。在对意识形态原因与领导责任进行客观分析后,他才针对当时反映在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在全文的八十多节内容中,专门谈论社会问题的就有六十多节,占了绝大部分。

自以为有先见之明的人,实际上他所讲的“道”,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恰恰是使他变成傻瓜的起步。所以大丈夫要选择走厚实的正道,不要去走浅薄的歪门邪道;要讲实事求是,不要搞浮夸虚假。因此,必须去掉那些不好的,坚持这些好的。

以往能够按自身规律运作的“得一”经验告诉我们:天就是因为“得一”才能够清净;地就是因为“得一”才能够安宁;精神就是因为“得一”才能够活灵;容纳精神的深谷,就是因为“得一”才能够保持充盈;侯某某是因为“得一”才能够成为天下人的首脑。这是自然的法则。天如果没有办法清净的话,将来恐怕会发生破裂;地如果没有办法得到安宁的话,将来恐怕会发生爆发;精神如果没有办法活灵的话,将来恐怕会失去知觉;容纳精神的深谷如果没有办法得到充盈,将来恐怕会枯竭;所以说侯王如果不注意保重自己,一味追求崇高地位,将来恐怕会摔大跟头。因此,要高贵就必须以卑贱为根本,要想爬高就必须以底下为基础。

  所谓“得一”,就是个性与共性保持一致。这就是自然状态,如果不自然的话,就会招来灾祸。所以老子又说:“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渴;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这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自然的东西是离不开自律的。自律就叫“得一”,就是个性与共性保持一致,所以自律是自然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侯王如果不注意保重自己,一味追求崇高地位,将来恐怕会摔大跟头。所以说,要高贵就必须以卑贱为根本,要想爬高就必须以底下为基础。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侯王自称‘孤家’、‘寡人’、‘不谷’,这难道是以卑贱为根本吗?不是的!因此一心只想多得的人往往反而是没能够得到的。所以说,不要贪图像宝玉一样好看,要平平淡淡得像一块石头才好。

素质高的从政人员听我讲道理,能够跟着去做;素质一般的从政人员听我讲道理,有些记住有些记不住;素质低下的从政人员听我讲道理,只会大笑特笑;不是开心发笑,只是觉得讲得毫无道理才发笑。所以有些好心人劝告说:你讲明白的道理,他认为是浪费时间;你讲前进的道理,他觉得是后退;你讲解决问题的道理,他认为是在制造麻烦。”

高尚的品德就像装不满水的深谷,坦白的胸怀不在乎各种污言秽语,十分广泛地做了好事总还是觉得做得很不够,为社会树立新的风尚就像归还欠债一样,别人肯定你的真诚反而觉得是背叛了自己的意愿。大方的东西是看不见边角的;大型的器物是不用锤炼而成的;大的音响是摸不清发声部位的。

“天象所以变化万端而不会发生无序的冲撞,因为‘道’是隐藏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发挥了没有名份的作用。只有掌握了‘道’的基本规律,就能了解它们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原因。事物所以产生反复的循环运动,这是‘道’的规律性发挥了主动的作用;事物变化所以发生得比较缓慢微弱,这是‘道’的规律性所发挥的被动作用。天下所有物体都是从有固定的形态中产生的,有固定的形态又是来自无固定的形态。先是‘道’按照自然造物的规律生出第一代生物来,第一代再生第二代,第二代再生第三代,第三代以后越生越多就形成了万物。所有万物都负载着阴性又紧抱着阳性,靠着形成的中气来维持和谐的状态。”

天下人所厌恶的,就是称孤道寡自名不谷;而王公贵族们却要用这来标识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这样做有人以为威严将受损,其实是获益;现在以为自己获益其实是受损。这是人家今天所给我的教益,我当晚就要想方设法再教给别人。所以那些横行霸道欺压老百姓的人不得好死,我准备用这来做讲学的主要内容。

天下那些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很自由地驰骋在天下那些最坚硬的地方。看不见的东西能够出入于看不见的间隙里。我因此知道使用无形手段的好处。不用开口的教育,不用有形手段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天下很少有别的办法能比得上这的。

人的名誉与生命比较,哪一个更重要?人的身体与货物比铰,哪一个更值钱?得到与失 去,哪一个更令人犯愁?过分的爱护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储藏的东西多,自然损失的东西也会多。所以说,知道满足的人就不会觉得被人看不起,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是不会失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长久不衰。

知识已经十分全面还是觉得有欠缺,在用的时候就不会出纰漏;经验积累已经很充分了还要觉得需要继续补充,到用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拿不出办法来。已经非常直反而像有点弯,已经非常巧反而像有点笨,已经非常多了反而像有点不够。主动热情胜过冷若冰霜,和蔼可亲胜过激烈烦躁。情感与品质魅力都能胜人一筹,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首领。

天下如果有道,会让马匹退役去运送肥料;天下如果无道,军马也可能在郊外生小驹。

罪过没有比放纵私欲更可怕的,灾祸也没有比野心得不到不满足更危险的,所有过错没能逃得过贪婪。所以说,能够知道满足而不再有奢望的人,永远是个富足的人。他针对侯王身上的存在问题,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地说了那么多的话,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的他,可算是苦口婆心、仁至义尽了。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某某,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这句引发争议的话。现在把它联系起来,它的原来意思就十分清楚了。这句话本身是针对“圣人”而言的。意思是已经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当然是再不必要去进行重新调查才能得出结论来的。

来求学问的学生天天有获益,来听讲道理的政客却天天提出批评。提出批评又提出批评,以至于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反而什么事都敢做。要想取得天下的统治权,就必须保持社会永远太平无事,如果社会有事不太平,就没能力取得天下统治权。

圣人是永远不能有私心的,要以老百姓的心思作为自己的心思。对意见相同的人要善待,对意见不同的人也要善待,这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对信任自己的人要听,对不信任自己的人也要听,要做到兼听.。圣人在社会上生活,要十分谨慎过日子,为了天下要放弃清高保持关心社会的心态;老百姓都是你的耳目,圣人对于他们都要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

生命出来就叫“生”,生命回归就叫“死”。在生命周期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占十分之三,处于衰老死亡期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样人类才生生不息繁衍下来。在死亡的人数中,不是自然衰亡,而是在活动中致死的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人类必须用性命去拼搏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

这一节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所进行的科学分析。老子把个人的生死看成是人类生命整体运动中的一个环节,认为生命出来就叫“生”,生命回归就叫“死”。人从生到死,因为中间有了生殖,使整个生命运动得到了延续。根据他所掌握的资料对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人口状况所进行的分析,说明人类生命的可贵。从他对“善执生者”的描述中,还透露出这样信息:野兽袭击与战争残杀是当时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重威胁,也是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是一份人类社会最早的人口增殖情况报告。从老子的社会身份和工作作风来看,他所提供的情报与数据应当是能够反映当时社会客观情况,是可信的。

万物都是根据‘道’的规律生长,以‘德’的形态呈现的;在运动中外界的物力冲击它,内应的器力成全它。所以运动中的万物都以‘道’的规律为尊,同时又以‘德’的表现为贵。这些东西都不是靠谁来恩赐的,完全是由自然界形成的。‘道’包涵着万物生命循环的过程:出生由它、培养由它、成长由它、发育由它、生殖由它、消亡由它、孕育由它、再生由它。万物的寿命是可以获得而不可能永久;成长各阶段的生命状态也有限度不可能一直保留;即使能达到最强盛的境界,也不可能从此成为永久的主宰。这就是自然界所以能繁荣昌盛永葆青春的道理。

天下是有起源的地方的,那里就是天下的母亲。既然找到了它的母亲,就可以从那里知道它的儿子;再反过来保护好它的母亲,即使没有了现在的身体,天下的生命还是永恒存在、繁衍不息的。这就是老子的客观唯物主义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的运动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发生的,叫做事物运动的时空不可逆转规律。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这里是用“塞”与“启”、“闭”与“济”四个字来概括形容“养生”的关键点。“塞”与“启 ”是针对连接身体内部器官的管道即文中所指的“闷”字而言,这里的“闷”字是名词,不是现在所习惯使用的动词或形容词,而是身体内部门户的象形文;“闭”与“济”则是针对身体通向外部的门户而言,包括眼、耳、鼻、口、肛门、尿道口和毛孔等。我们身体内部器官有消化、呼吸、生殖、血液循环、感觉神经等等系统,不管哪个部位发生毛病出现闭塞问题,都会引起全身的不适反应。养生之道就是要使这些内部器官的门户都能畅通无阻,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达到“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的效果。《老子》中把这种效果称之为“袭常”,也就是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的意思。所谓“毋遗身殃”,就是不要遗留下身体上的病根,能够保证人体各组织、器官遵照生长规律正常运转直到生命终结。从中可以看出老子的养生之道并非“至虚”、“守静”(原貌《老子》作“守情”,意思是掌握事物衍变的因缘关系。),而是动态的“启其闷”、“济其事”,就是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得到正常发挥。“至虚”、“守情”,是指观察研究事物变化是所应持的态度。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母亲,万物都是运动着的,运动是有规律性的;有生命的物体在运动中是按照新陈代谢规律周期性生长的,生长规律在运动中也是慢慢发展变化的。

治理人民的事要看成是伺奉上天一样,要谨慎小心显得“小气”才行。也只有做到“小气”,被治理的人民就能很早表示服从。要使人民能很早表示服从,就必须重在积德上做文章。能够重在积德上办实事,任何事情都没有不成功的了。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就不会走向极端。不会走向极端而出事故,就能保持国家安定;有了国家这个生养的母亲,老百姓的安定生活就有了依靠可以得到永久。这就是根深蒂固、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由此可见老子是如何看重“积德”与“有国”的关系,认定这是国家“可以长久”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坚持改革创新的人是不会动摇的,愿意墨守成规的人也是十分固执的。他们的子孙也都遵守祖训,通过祭祀形式世代相传绵绵不绝。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自身修养,这样修出的德行才会是真切的。如果全家人都这样做了,这样修出的德行就自用有余了;如果全乡人都这样做了,这样的德行就可以得到大家拥护;如果全邦人都这样做了这样的德行就XX厚实了;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这样做了,这样的德行就显得广博无垠了。在有了自身修养的基础上再进行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的思想交流,这样就能够相互了解统一看法。我所以能够知道天下大事的变化原因,就是采取这种办法。

饱含深厚德行的事物,状态就好比是一个刚刚成长的精壮男子。蜂、虿、蝎、蛇这些毒物都不会去叮咬他,攫鸟、猛兽这些凶狠的动物也不敢去抓扑他;虽然显得“骨弱筋柔”但把握非常顽强坚固。他还不知道雄雌交配的事而性器官会自动勃起,这是精力充沛的反应;整天能听到他呼号的声音却没有任何忧愁的样子,这是中气调和的表现。中气调和的身体才叫正常,知道调和中气的原理才叫明白;身体能保持健康状态叫做祥;能用意念带动内气顺着体内脉络通畅运行叫做强。物力壮大就要老化,这种现象就是“不道”;“不道”就不能遵照正常规律运动,会提早结束生命。

知道情况的不肯说话,肯说话的又不知道情况。这就像是堵塞了体内器官连接的通道,封闭了进出消化的门户,减弱了智光,模糊了意识,磨平了锐气而消除了对问题的思考,就像陷入了黑暗一般。因此要得到能信用的人,不可以太亲密,也不可以太疏远;不可以太有利益的关系,也不可太有危害的关系;不可来自太高贵,也不可来自太浅薄。所以这是天下最宝贵的用人之道。

以弘扬正理治理国家事务,以奇谋邪招运用于攻防作战,以社会太平来赢得天下。我是怎么知道这些道理的呢?这是因为天下有很多限制人们行动的禁忌与避讳,而老百姓普遍又都越来越贫困。老百姓的手里已经拥有许多武器,而统治者阶级却越来越昏庸。人们对抗统治的办法层出不穷,而且许多不寻常事件己经频频发生。尽管维持治安的手段日趋严苛,而盗贼还是多得随处可见。所以我们所景仰的圣人是这样说的:我本身不去为谋取更多私利而 加倍欺压百姓,老百姓就会自动化解对抗统治的尖锐矛盾。我本身喜欢安定,老百姓自然会走正路。我本身不去骚扰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富裕起来;我本身的私欲里没有了贪婪,而老百姓自然也会民风纯朴。

当权者贪图安逸行政办事偷懒,他的老百姓也就问题堆积如山得不到及时解决;当权者勤快行政办事清清楚楚,他所治理的地方就平平安安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事故。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的。坏事做到了极点就会败落,好事就跟着来了;好事夸张得过头,也就埋下了坏事的祸根。谁能知道它们发生质变的极端在哪里呢?难道没有一个可掌握的正点吗?原来是正的东西结果变成偏的了;本想是办好事,却得出坏的结果来。对此人们的思想却沉迷不醒,必需很长的时间才能意识到。

  所以在处理事务中,一定要掌握分寸,做到有规范但不盲目,能清廉但不过头,鲠直而不死板,发光而不刺眼。

  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的。坏事做到了极点就会败落,好事就跟着来了;好事夸张得过头,也就埋下了坏事的祸根。谁能知道它们发生质变的极端在哪里呢?难道它们没有一个可掌握的正点吗?原来是正的东西结果变成偏的了;本想是办好事,却得出坏的结果来。人的思想对此却沉迷不醒,必需很长的时间才能意识到。所以在处理事务中,一定要掌握分寸,做到有规范但不盲目,能清廉但不过头,鲠直而不死板,发光而不刺眼。

  老子的这一段话,首先告诉人们“祸”与“福”不是绝对的,“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接着就进而探讨存在于矛盾对立面向对方转化即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同量与质密切关联的“极端”与“正点”的问题。在“正点”的范围内都还是量变,超过了“极端”就是质变了。如何把握“正点”的范围呢?老子从实践经验中得出了“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曜”的结论,使工作能有可操作的标准。事实证明老子不但认识了量变质变规律,而且能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运用这一规律。

治理人民的事要看成是伺奉天一样,要谨慎小心显得“小气”才行。也只有做到“小气” ,被治理的人民就能很早表示服从。要使人能很早表示服从,就必须重在积德上做文章。能够重在积德上办实事,任何事情都没有不成功的了。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就不会走向极端。不会走向极端而出事故,就能保持国家安定;有了国家这个生养的母亲,老百姓的安定生活就有了依靠可以得到永久。这就是根深蒂固、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

  这一节的内容其实是上一节的延伸,讲的是唯物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治人”问题上的具体应用问题。为了“莫知其极”避免过“正”,提出“莫若啬”与“重积德”的操作理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唯物辩证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操作范例并创下了世界最早

的记录。

治理大的国家就像烹调一锅小鱼一样,要用“道”来直接面对那些具体而繁杂的天下大事。特别是那些代表地方局部利益的“鬼”不听代表国家利益的“神”的指挥,不是那些“鬼”不听从“神”的指挥,而是代表国家利益的“神”不欲因此伤害到人。不只是当今的主张不欲伤害到人,历代圣贤的思想同样也反对伤害到人。这两方面的因素都相互不伤害人,这样对逐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最后达到和谐统一可以起到双倍的效果。

大的邻邦,在与小邻邦的交往中,应当把自己放在“处下”的地位,因为她担负着天下母性的角色。在自然界中所有的交配行为,母性都是以安详靓丽的姿态等待雄性的挑战,而最后战胜雄性的。因为她安详靓丽,所以要处于被动的下位。大的邻邦以被动的下位对待小邻邦,就很容易把小邻邦接纳进来。小邻邦如果以被动的下位对待大邻邦,就会从大的邻邦那里得到利益。所以说,有的是处于下位是为了兼并对方;有的处于下位是为了得到利益;因此,大的邻邦不过是想把小邻邦的人心拉过来,以达到“兼畜人”的目的;小邻邦不过是想“入事人”抱住大的邻邦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大家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大的一方应当始终处于下位。

“道”这个东西,是给万物注入能量的;使善人能坚持美德,也使不善人努力学会美德。美好的语言,可以吸引大众从善;典范的行为可以激励人进步。人有不善的行为,有什么理由要将他放弃呢?所以在拥立天子、置设三卿时,虽然都有用拱璧来表示对他们品质与身份的赞美,还得用四匹高头大马在前面拉车开路。不善的人见此情景,应当会产生心灵的震撼效果,从而增强上进心。古代所以看重以这种方式来宣示“道”的作用是什么缘故呢?对不善的人来说,不说要求他能得到什么,不就是为了他能改恶从善有罪过得以免除吗?因此这种办法为天下所贵重。

没有行动也是一个行动,没有事也是一件事,没有味道也是一种味道。太小可以看成够大,太少能够认为够多,要以恩德来报答怨恨。想解决难题就要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要做成大事就必须先从细小处着手。天下最难办的事,原先本都是最好办的事;天下最大的东西,原先也是最细小的东西。所以圣人始终不认为自己比人家高大,因此能够成为大家崇拜的形象高大的人。要知道不重视兑现口头承诺的,一定是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做惯了容易的事,以后做事碰到的困难也一定会多。所以,已经被人家称为圣人的聪明人还是不停地为自己出难题,所以他始终处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方法问题,应当是对侯王说的。他是想教会侯王应如何采取“XX”政策和灵活手段,在处理对抗性矛盾中,一定要避免发生正面冲突,而引起矛盾激化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定要小心搞好与老百姓的关系。所以他说:“将欲拾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去之,必故与之。将欲夺之,必故予之。是谓微明。”“微明”就是小聪明,是一种策略手段。最精彩的就在最后两句:“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视人”。他把统治者与老百姓的关系比做鱼与水的关系,特别指出国家的专政手段是不可以用来对付人民的;充分表达了老子以人为本、以民为基的立“道”之本义。

“道”既是永恒的又是没有自己名份的,侯王如果能够依“道”行事,万物将会自行顺从归化;顺从归化而当私欲再发作时,我将要以不争名利的朴实精神来规范它。以不争名利的朴实精神来规范它,是为了将来不会受到惩罚;不受到惩罚就能顺利地按自然规律发展,天地将会在正轨上运行。

  这一节是文章的结束语,也是最后的点睛之笔。“道”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侯王”是文章的主要受体,“万物自化”、“天地自正”也就是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老子所以要写这篇洋洋五千余言文章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社会--聪明的小白
  2. 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3. *_**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4.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试题-新人教版
  5.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试题-新人教版
  6. 第十一讲: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7. 人文社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8. ***学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提高培训的通知
  9. ***社会培训管理办法
  10. 大学生社会实践记录父辈眼中家乡巨变活动
  11. 政策解读《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12. 个人职业规划书
  13. 职业生涯规划
  14. 三千计划个人感悟
  15. 社会实践报告
  16. 发挥治理效能,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17. 预防医学第一章 绪论课件
  18. 驻厂管理工作汇报
  19. 疫情期间施工规定
  20. PPP项目股权结构设计

以上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译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译文)由用户“july86011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4-24 14:45:14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cc/5a/55183.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cc/5a/55183.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