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学语文--文学常识(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大学语文》的相关文学常识
第一课 老子二章
老子,姓李某某,字聃,又名老聃。
春秋时期楚国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道法自然
精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主张:无为而治(大国)
主张:小国寡民(小国 → 提倡和平,反对战争)
民本思想:损有余以奉天下
《老子二章》的体裁:格言体散文。
《老子二章》选自《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经》。
3.思想精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 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 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5.道.(名词) 可道.(动词,言说) ; 名.(名词) 可名.(动词,命名)。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指从不同着眼点看事情的方法就叫做“玄”。
7.第二章分两层:
第一层: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 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普遍的法则。
第二层:提出无为的观点。(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要 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8.第二章反映老子的社会思想,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与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来作对比,主张人道应该效法天道(损有余以奉天下 → 民本思想)。
“损有余以奉天下”:体现了老子的社会财XX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表达了老子对统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对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同情。
9. 老子观察到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子?老子理想中的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子?
答:现实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剥削极为残酷。理想中的人类社会则是人人平等,社会财XX均分配。第二课 先秦诸子语录(一) 《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与孟子并称为“孔孟”,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孟某某“亚圣”。
孔子(独一无二):大成至圣,万世师表。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 / 道德境界:杀身成仁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政治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散文。
《论语》的作者:弟子、再传弟子;《论语》为四书之一。
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记·孔子世家》。
1. 《论语》的主要内容:教育、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2. 《论语》的写作特色:通俗易懂、善于修辞、具有格言色彩。
儒 道 墨 法
先秦七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仁与礼 仁政 性恶论 讲道理 讲故事 性善论
“三玄”:《庄子》、《老子》、《周易》
“四玄”:《庄子》、《老子》、《列子》、《文某某》
四书:《孟子》、《中庸》、《论语》、《大学》(四书之首)
《中庸》和《大学》都是从《礼记》里选出的篇目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分为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原本还有《乐》,但已经失传。
史书共二十四本,二十四史之首:《史记》。前四史:《前汉书》、《后汉书》、《史记》、《三国志》。
东汉的班固:《前汉书》、南朝的范某某:《后汉书》、西汉的司马迁:《史记》、西晋的陈某某:《三国志》。
《史记》共130篇,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平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历时14年完成。
十二本纪: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诸侯国和交代诸侯、勋员兴亡;
七十列传:记录重要人物事迹,多为人臣,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
史书共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断代体、通史 六种。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历史事件;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断代体:指是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编撰的《春秋》
第一步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丘明编撰的《左传》
第一步编年体通史:司马某某《资治通鉴》
纪传体: 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司马某某《史记》
纪事本末体: 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通鉴纪事本末》
国别体: 第一部国别体:左丘明某某《国语》
刘某某《战国策》也是属于国别体
断代体: 第一部断代史:班固著《汉书》(《前汉书》,东汉)
通史: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某某《资治通鉴》
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司马某某《史记》第三课 陈某某
李某某,一名虔,字令伯,西晋文学家,武某某(今XX省XX县东)人。
《陈某某》的体裁:奏章体。
4.《陈某某》的表达方式:融情于事
5.《陈某某》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自然精粹
6.《陈某某》的内容与形式梳理: 为什么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1)“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2)“陈情”的内容:夙遭闵某某;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孝情、忠 情、苦情)
(3)“陈情”的方法:融理于某某 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4)本文四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孤苦之情)
第二自然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之苦衷;(两难之情)
第三自然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感恩之情)
第四自然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两全之情)
7.《陈某某》的抒情方式:第一二段陈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某某。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8.《陈某某》的艺术特色: ①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②语言生动形象,自然精粹;
③陈辞委婉,屈伸适宜;
④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⑤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第四课 五代史 伶官传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号“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某某“三苏”整欧王
成就:1. 北宋诗文革新家;
2. 北宋时期文坛领袖第一人;
3. 文学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散文风格: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五代史 伶官传序》的体裁:纪传体、史某某(论点、论据、结论)
《五代史 伶官传序》出自《新五代史》)(24史某某)。
2. 《五代史 伶官传序》的中心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3. 《五代史 伶官传序》的主要的论证手法:对比
4. 《五代史 伶官传序》的写作特色:通篇对比
5. 《五代史 伶官传序》的中心词组:天命与人事
6. 《五代史 伶官传序》的表现手法:欲抑先扬
唐宋时期三大运动: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乐.新府运动:白居易、元稹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欧阳修 初唐的诗文革新运动:陈子昂
唐宋八大家的主张:
韩愈:1. 文学主张: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惟陈言之务去”。
2. 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评价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3. 提出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之风,提倡先秦和西汉时期的散文。
柳宗元:1. 提出古文运动。
2. 文学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
3. 山水游记,八记:《始得**_*》、《钴抔潭记》、《钴抔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小XX山儿》、《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寓言故事、散文:《哀溺文序》、《嘰嘊传》。
苏轼:1. 以为词“自是一家”,“以诗为词”。
2. 文学主张:文道并重。
曾巩
欧阳修:文学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王安石:文学主张:“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第五课 前XX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XX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散文家、诗人、词人。
词:1. 认为词“自是一家”,“以诗为词”。
2. 境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3. 豪放词派: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开创者:苏轼;承上启下:张孝祥;推向高潮:辛弃疾。
诗:1.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2.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文。
3. 苏门六学士: 、陈师道、李^獭?/p>
书画: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做文章上:1. 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北宋时期文坛领袖:欧阳修;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
儒家:积极向上进取,积极向上生活,勇敢挑战。
道家:淡然,超然物外。
佛家:旷达的胸襟。
代表作:《XX乐府》、《XX易传》
《前XX赋》的体裁:散体赋。
在XX还作了《后XX赋》、《念奴娇·XX怀古》、《定风波》。
3. 多选题
(1)作者写景抒情的主体事物:江水,明月,清风。
(2)反映了哪几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释,儒,道。
(3)阐明的哲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有和无)。
4. 重点字词句:
“属”,通“嘱”,请,让。
“冯”,通“凭”,凭借,依靠。
舞,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愀然,不乐
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友,意动用法,以……为友
须臾,片刻
适,
舞幽壑之浅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哀叹我们的人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5. 主客问答的作用
答:借客之口道出人生的悲剧意识:政治场上的失意,生命的渺小,人生的短暂。然后进行反驳,借助水和月,阐明变与不变,取与不取(有和无)之间的辩证关系。表明苏轼寄情山水,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
6. 情感变化线索:乐—悲—喜
第六课 蒹葭
《诗经》,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代诗歌的开端。
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 ;浪漫主义的诗风的源头: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
《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评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评价其为“最得风人深致”。
内容:共305首,又称为《诗三百》、《诗》(汉武帝时期,儒家奉为经典后才称为“经”)
时期: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国风(15国,当地的民歌,反映风土人情、生活面貌)
雅:宫廷或朝廷的乐歌 大雅:会朝时的乐歌。
小雅:多为餐宴时的乐歌。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多为士大夫的作品(商颂、鲁颂、周颂)。
赋:“铺陈其事而言之”——叙事、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比拟(拟人、拟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物”——环境描写
《诗经》的编辑:
采诗说:周超设立采诗官;献诗说:周朝时的公卿不定时去献诗(赞美、讽刺、政事)
《诗经》的写作特色:
1. 四言为主,兼有杂言;2. 多用比兴这种手法;3. 讲究节奏和韵律;4. 多用重章叠句。
诗歌的体裁:
句数
字数
古体诗(简称古诗)
无限制
四、五、七言
近体诗
律诗
8句
五或七言
绝句
4句
关于《国风·秦风·蒹葭》
4.《蒹葭》的体裁:四言古诗、爱情诗、杂言诗;《诗经》选自《国风·秦风·蒹葭》
5.《蒹葭》的节奏、韵律: ①押韵:第一章押“ang”韵;第二章押“i”韵;第三章押“i”韵; ②都是四言句(读起来有节奏感);
③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
(声音悠长,让人回味)
④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6.一句话概括《蒹葭》的内容: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未干,诗人在河上 顺流逆流地追寻伊人的踪迹。而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7.《蒹葭》的中心:全诗三章,诗人通过反复咏唱,感情逐渐浓郁,表达了自己追寻伊人的执着坚毅与怅惘感伤。
8.《蒹葭》中男女主公的形象特征:女(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诗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9.《蒹葭》的艺术特色: ①朦胧美(主题、意境)
②含蓄美(追求的方式、人物形象)
③音乐美(押韵、叠词、重章叠句等)
10.《蒹葭》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重章叠句、起兴手法
11.《蒹葭》出现的成语或俗语:秋水伊人、在水一方
第七课 陌上桑
《汉乐府》,起源:汉武帝时设立的官府机构:乐府。
地位:1. 《汉乐府》与《楚辞》、《诗经》鼎足而立。
2. 诗歌风格承上启下,继承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新风。
3. 西汉时期《汉乐府》的出现表示着叙事诗的成熟。
乐府双壁: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南北朝的《XX诗》
乐府三绝: (相和歌辞的乐府旧题)唐朝韦庄的《秦妇吟》
写作特色:1. 叙事性强。
2. 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
3. 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大多数用杂言和五言。
4. 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抒情诗是《离骚》;我国古代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的体裁:汉乐府诗、叙事诗、五言古诗、乐府民歌
4.《汉乐府》的分析: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 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龄、服饰等等,并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瞩目显示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为下文使君求同载作了引导。
第二段:写使君为罗敷的美貌所惊,不怀好意地询问她的姓名、年龄,最后露出狰狞面目,罗敷义正辞严地给予斥责拒绝。
第三段:则通过罗敷的夸夫,让使君相形见绌,自惭形秽。
5.《汉乐府》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答: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6.罗敷为什么盛夸丈夫?
答:这样让使君相形见绌,自惭形秽,反映罗敷善于斗争,机智勇敢、不慕权贵。
7.《汉乐府》的中心思想:这首民歌通过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言辞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不慕权贵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的行为。
8.《汉乐府》的重点字词解释:
陌:田间的路。读 mò 系:v 作 n,络绳。
著:通“着”,戴。读 zhuó
但:只
坐:因为(但坐观罗敷)
几何:多大
坐:通“座”,座位(坐中数千人)
宁可:愿意1.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 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 “汉乐府”。
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①叙事性强;
②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
③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大多数采用杂言和五言;
④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关于“歌行”,乐府的别称。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旧题
行:《奂车行》(杜甫)、《丽人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张籍,唐),旧题、《秦妇吟》(),旧题
引:《李凭箜篌引》(李贺),旧题
曲:《西洲曲》()、《秋枫曲》()、《XX曲》()
相和歌辞:六引《李凭箜篌引》;吟叹曲《秦妇吟》;彩调曲《从军行》、《短歌行》;清高曲;相和曲
鼓吹曲辞:军中乐歌《将进酒》;民间歌谣《上邪》
清新曲辞:吴声歌曲《春》;西曲歌
杂曲歌辞:《行路难》
郊庙歌辞:
琴曲歌辞:
燕射歌辞:
舞曲歌辞:
清商曲辞:
乐.新府辞:第八课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又称“靖节先生”。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成就:1.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陶潜),《归去来兮辞》后彻底归隐;
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 并称为“陶谢”。
南朝三谢:谢灵运(大谢)、谢眺(小谢)、谢惠连。
2. 被誉为“百世田园之祖,千古隐逸之宗”。
3. 到唐朝时被当做“为诗人之根本准则”。
思想:厌弃官场,崇尚自然。
诗文风格:质朴自然,平淡自然。
《饮酒》的体裁:语言古诗、田园诗。
7.《饮酒》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饮酒》的诗眼:心远(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答: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9.《饮酒》的结构分两层:(1—4 句)第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5—10 句)第二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10.《饮酒》的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作:抒情诗:《你爱的是春天》、《自由与爱情》、《我的歌》、《一个念头在烦恼着我》、
《我愿是一条急流》
叙事诗:《农村的大锤》、《雅诺什勇士》(《勇敢的约翰》)、《使徒》
《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体裁:
10. 《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抒情手法:借比喻抒情
11. 意象: 自喻 爱人
急流(崎岖) —— 小鱼(快乐)
荒林(勇敢作战)—— 小鸟(做巢、鸣叫)
废墟(毁灭荒凉) —— 常青藤(攀援上升)
草棚(饱受风雨打击) —— 烈火(愉快)
云朵、大旗(飘来飘去) —— 太阳(鲜艳的辉煌)
12. 《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思想情感:这首诗抒发了“我”对“我爱的人”的炽热的爱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敬重与赞美和对爱情的虔诚,还渗透着诗人对爱情和事业的献身精神。
13. 《我愿是一条急流》的艺术特色:
A.通篇用“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式结构回环连接,意象组组对比排列,其间又含暗喻,诗句一气呵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通篇采用博喻手法;
C.多处运用对比写法;
D.多处运用反复写法;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大学语文--文学常识(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1)由用户“sadsa417”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