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重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标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水平,“概括”属于“理解水平”
⑵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极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导学法教学、对比法教学、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
【思考】
1、鸡蛋是空心还是实心?它有几层?
(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球内部有几个圈层?我们又该如何知道?)
2、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那又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引出地震波)
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
地震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机会。
【新课探究】
探究一: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
【总结】
1、不能。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14千米。
2、地震波——地球的X射线。
3、有。(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2)根据火山喷发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知识?有哪些知识点比较较难?
新课标要求地理学习必须从注重地理结果转变为地理过程的学习,因而在学习活动中,通过2、探究挑战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大家通过自己探索,明白了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使自己真正体验到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学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更加简洁明了。
2、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注意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4、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5、在板书的设计上要更加精练。
6、在课堂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由用户“douqiangwei61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