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XX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服务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根据《中共XX省委关于制定**_*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_*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的部署要求和浙江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两个高水平”建设总体部署,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教育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已经具备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基础:教育普及化水平继续全国领先,基础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速、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虽然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浙江在全国的地位影响,与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要求,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明显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还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还不够充分;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还不够有力;布局和结构不够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还不够强劲。这些短板问题,亟待予以破解。
“十四五”期间,浙江教育发展面临全新的形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对教育结构提出新要求。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教育正在不断加速变革,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疫情对教育理念、模式提出新挑战。人口新的变动趋势和城镇化老龄化对教育资源布局提出更要.高求。随着共同富裕社会的加速到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教育大变革时代正在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重要使命,为教育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建设“重要窗口”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在建设“重要窗口”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持久的动力。建设“共同富裕”社会需要更加均衡、公平、优质的教育供给。“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支撑和引领。教育要成为“重要窗口”“先行省”建设中的亮丽名片,全省上下要共同努力,谱写新时代“重要窗口”的美好教育篇章。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先行省XX区为目标,以打造美好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均衡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对标“重要窗口”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视域、浙江品质的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涌现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教育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文化支撑,为中国教育的明天贡献更多的浙江经验、浙江样本。
(二)基本原则
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具有浙江特质、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生命成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美好生活奠基。
聚焦需求,服务大局。服务新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区域和全省重大战略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围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大科创高地”、“四大建设”、乡村振兴等,提出教育举措,贡献教育智慧,谱写教育篇章。
优化布局,改善结构。科学配置区域教育资源,建立同我省发展新空间格局匹配的各级各类教育空间布局。适应新发展阶段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
分类推进,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领先全国,补上学前教育短板,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峰。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扶持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教育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问题导向,改革创新。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创新教育供给方式、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当好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XX区。
(三)主要目标
不断完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服务支撑能力,让每一位适龄人口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到202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所有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70以上,全省平均指数得分达到80以上。全省现代化学校比例达到30%以上。90%以上县(市、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50%以上县(市、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高某某普职协调发展,普通高中学校初步形成“分类办学、特色发展”局面。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力争6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10所以高.上校在各自类型、领域进入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7%,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规模进入全国前8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全面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教育保持全国领先,成人继续教育实现愿学尽学。
“十四五”浙江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维度
主要指标
2025年
指标属性
学段
与
规模
幼儿园在园人数(万人)
195
预期性
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万人)
590
预期性
高某某在校生数(万人)
160
预期性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万人)
124
预期性
研究生在校生数(万人)
17
预期性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1000
预期性
公平
与
均衡
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比例(%)
90
约束性
校际优质均衡系数
小学段
0.30
约束性
初中段
0.25
约束性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比例(%)
50
约束性
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90
约束性
义务段
>98
约束性
高某某
85
约束性
普及
与
质量
学前三年入园率(%)
>98
预期性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某某比例(%)
>99
预期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7
预期性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5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1.3
约束性
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初中
10
预期性
普通高中
22
预期性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中职
89
预期性
高职
80
预期性
本省高校大学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93.5
约束性
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在浙办学数量(所)
15
预期性
高校师均横向经费(万元)
5.5
预期性
开放
与
交流
学历留学生人数占高校在校生总数比例(%)
2.5
预期性
赴海外办学机构数(所)
35
预期性
高校海外留学访学3个月以上经历的专职教师比例(%)
35
预期性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五育并举,厚植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贯穿各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思和.政德育工作机制。实施“三全育人”载体扩面创优工程,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积极建设高校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探索“精准思政”新路子。建好省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打造成为全省思政教师教育教学、培养培训、学习交流的综合服务平台,配齐配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推动党政领导干部、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上讲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华经典诵读和文化传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体系。深化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入实施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提升工程,加强中小学课程育人主渠道建设,落实国家和地方德育课程,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强化马克思***和学科建设,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建强省重点马克思***和学科。建立高校马克思******校机制,建立市校协作、校际协同的工作格局,聚焦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师训体系一体化,着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体系。建好省级“新时代思政研学基地”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做强一体化教研平台。
(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针对性,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提升课程育人实效。着力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浙江特色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进一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思政要求,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联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融通,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挥育人功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必备劳动能力和积极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建立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推进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设立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发建设中小学《劳动》地方教材,设立中小学劳动周和大学劳动月,建立中小学劳动清单。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将劳动素养纳入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五)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健康教育。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构建学校经常性体育竞赛制度,基本建成富有浙江特色的校园足球等发展模式。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向社会公布制度,探索将结果应用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途径方法。加大力度,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探索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开齐开足美育课,丰富美育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构建家校、家(庭)社(区)、家(庭)(网)警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
专栏:“三全育人”载体扩面创优工程
以高校“十大育人”载体为基础,深入挖掘推广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共建共享“资源图谱”,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
专栏:大学生智慧思政工程
重点培育20个省级示范性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100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建强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专栏:思政理论课改革提升工程
加大思政课教师引育力度,切实推动各高校按师生比1:350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实施好思政课教师“1151”培养计划,在省级层面培育100个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培养10名领军人物、50名拔尖教师、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建好省级思政课研学基地,建设一批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遴选15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示范团队。
专栏:课程思政建设工程
强化引领示范,选树15所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和60个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推出3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10个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设立600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编撰200个课程思政案例库。
专栏: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资源建设工程
推出义务教育《劳动》地方教材;在全省中小学加强劳动实践教室建设,建立300个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学工、学农、职业体验等类别的基地。建设集管理、服务、评价与一体的中小学研学实践服务平台。
专栏:学校体育美育推进工程
培育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培养学生2项体育、1项艺术特XX趣。全省学生体测健康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高标准建设20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个足球俱乐部。持续推进全省学生艺术节活动,每年组织100场以高.上雅艺术进校园。
专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工程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95%以上的高校达标,打造省级标准化高校,积极推进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注册心理师证书、所有专职辅导员达到初中级培训要求。***平台和工作体系建设,70%的县(市、区)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中心平台,整合提升服务功能,完善机制,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督导和危机干预。
四、发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
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幼儿园布局,以县(市、区)为单位适时调整完善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健全部门联动管理机制,***“五同步”建设,及时移交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工程和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将农村幼儿园建设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以乡镇公办中心园为示范、中心村幼儿园为基础、村级教学点为补充,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提升园舍条件、师资素质和保教水平。大力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
(二)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对照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以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契机,突出幼儿园日常保教规范和质量导向,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办园内涵,推动幼儿园上等级提水平,重点增加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覆盖面。完善成本分担机制,以同级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价收费为目标,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质发展全面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适度发展,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入好园”的需求。
(三)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推广“XX游戏”的保教理念,探索丰富游戏教学模式,坚决纠正和防范“小学化”现象,探索保教质量评估检测机制,持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指导网络,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强化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加强幼儿园规范和全过程监管,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坚持谁主管谁监管、谁举办谁主责原则,建立学前教育监管机制。
专栏: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到2023年,公办园覆盖面保持在50%以上,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0%,优质学前教育(一级、二级园)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到99%,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逐步缩小,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上,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50%以上。
专栏:游戏教学推广计划
参照“XX游戏”理念,设立游戏教学实践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农村、城镇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实践探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扭转“小学化”倾向,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学前教育品牌辐射与专业引领力。
五、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升级版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一)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基础上,强化内涵建设。适应人口集聚趋势,扩大XX区学位供给,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初中班额分别全部控制在45人、50人以内。推行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推进XX区学校与镇区、乡村学校结对共建全覆盖,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乡村学校水平。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高质量推进“小而优”乡村学校建设,***学或组建办学联盟。持续深化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推动服务扩容提质。加强初中教育,强化内涵建设,激发办学活力,显著提高相对薄弱初中办学水平,打造质量上乘、活力充盈、特色鲜明、生态和谐的初中样态。鼓励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转变育人模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XX区和示范校建设,引领推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有效规范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探索分类办学,培育一批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逐步形成支撑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分类办学机制,形成一批涵盖科技、人文、体艺、传媒、综合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特色普通高中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新途径。
(三)提升特殊教育能力。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学前和高某某特殊教育布局,进一步延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年限。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扩大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覆盖面,全面实施“特教学校+卫星班”融合教育模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试点区(校)建设,培育一批融合教育名师名校长。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搭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交流平台,构建起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落实个别化教学、医教结合等先进特殊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专栏:实施基础教育“强基工程”
***规划,不断提升我省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实现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全省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担当的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完善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保证经费足额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实施以建设现代化学校为导向的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学机制,督促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统一归口管理和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探索基于常态化数据采集的“智慧督导”方式,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功能。组织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工作专项督导,及时开展重大教育突发事件督导,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健全教育督导问责机制,确保督导“长牙齿”。做好规划年度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
(五)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助力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格局。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监督机制,将相关任务细化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规划内容落地。加强家校社协同,办好网上家长学校,实现同频共振。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成某某,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特别是非教学负担。强化教育宣传工作,以社会喜闻乐见方式大力宣传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XX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由用户“xiagum50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