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皋委发〔〕42号)关于印发《XX教育现代化2035》的通知》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皋委发〔〕42号)关于印发《XX教育现代化2035》的通知

以下为《(皋委发〔〕42号)关于印发《XX教育现代化2035》的通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共XX市委文件

皋委发〔2019〕42号

★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X教育现代化2035》的通知

各镇(区、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管委会、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院行社,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XX教育现代化2035》***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XX市委员会

XX市人民政府

2019年9月7日

XX教育现代化2035

为加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充分发展,加快新时代XX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服务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XX的战略目标,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等,结合XX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战略背景

(一)历史新方某某。

XX是著名的教育之乡,从南唐保大年间兴办儒学,到理学先驱胡瑗创立“苏湖教法”,到晚清进士沙元炳拓荒兴学,到当下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崇文重教作为一种文化基因长盛不衰。深厚的教育底蕴和前瞻的改革韬略,滋润着这片崇文重教的丰沃土壤,也催生出教育发展的满园春色。XX率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XX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XX县、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XX县(市、区)、部省共建***建设单位,以及XX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XX区等,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全面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2018年,XX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得分93.64分,高于全省综合得分9.96分,保持苏中苏北首位,继续列XX第一。同时,XX市入选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样本县区(全省3个)。

(二)矛盾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多样且又适合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充分、教育供给相对单一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数量和规模方面,幼儿园尤其是优质普惠园总量不充足;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普通高中高品质建设有待加强;适应职后终身教育发展的社会教育资源尚待开发;老年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

质量和结构方面,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还有差距;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终身教育体系尚需健全完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百姓对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教育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保障和机制方面,教育投入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和效益;适应时代需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军型名师队伍有待培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带来多方某某的冲击;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尚未形成,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社会新需求。

教育品质的需求。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基于对高品质生活、生命的向往与期待,对高质量教育、个性化教育提出了新需求。

教育服务的需求。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调整,对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产生重要影响,迫切需要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丰富终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教育对接的需求。XX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的加快推进,迫切需要教育对接产业体系需求,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教育创新的需求。互联网+、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翻转课堂、在线课程、MOOC、SPOC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教育开放的需求。经济全球化、政多.治极化的迅猛发展,国际与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密切,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加大教育开放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理解的开放型人才。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XX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理念。

以“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加适合、更加全面、更加卓越”为着力点,推动XX教育事业高品质发展。

更加公平。把促进更加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县管校聘教师轮岗机制,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扶贫助学政策,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全体人民,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更加优质。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高质量、教育供给高质量、教育创新高质量、教育生态高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放大XX教育新优势。

更加适合。聚焦“为民、便民、惠民”,为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适合的教育创造条件。坚持因材施教,增加可供选择的资源供给,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全新格局,使不同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的学生在适合的教育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更加全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更加卓越。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创新驱动战略要求规划教育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培养卓越学生,成就卓越教师,打造卓越学校,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与美誉度。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坚持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在现代化全局中超前规划、优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3.坚持服务人民。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关切中发现问题。

4.坚持改革创新。将改革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新教育观念,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5.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规范教育管理活动,协调教育关系,指导教育活动,解决教育矛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形成教育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评价、支持和监督的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四)总体目标。

到2022年,教育现代化优势巩固提升,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强市;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显著提高,努力打造教育现代化的“XX样板”。

——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15年基本公共教育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0-6岁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全覆盖,公办园、普惠园占比95%,基本实现就近入园。义务教育巩某某保持10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持续保持100%,实现特色、多样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终身教育网络城乡覆盖率达100%。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家庭教育形成有效实施体系,民办教育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层次教育需求。

——育人质量与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学业合格率、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2022年,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充分有效发挥教育环节的辅助功能、个性需求的服务功能、优质教育的普及功能、教育目标的分工功能。到2035年,80%的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推动学校教育向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终身化的灵巧教育发展,形成“基于脑科学的高速学习,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学习,基于人格化的创新学习,基于新技术的高阶学习”。

——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与现代产业结构深度融合。优先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亟需、影响未来发展的学科专业,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年以上。教育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标准、监管、评价、督导、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制度体系完善,政府依法治教、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完备。教育体制运行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表一:XX教育发展主要目标

主要指标

2018年

2022年

2035年



一、国际通用类指标









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100

100

100



2.义务教育巩某某(%)

100

100

100



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100

100

100



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80.67

82

85



5.生师比

幼儿园

15.84

15

12





小学

17.91

17

15





初中

11.72

12

12



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11.2

21.04

12.2

25

15

50



二、地方发展性指标









1.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覆盖率(%)

其中:入托率(%)

80

50

85

55

100

70



2.公办园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98.9

99

99



3.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比例(%)

92.59

100

100



4.义务教育标准班额比例(%)

其中:小学

初中



52.54

30.43



80

85



100

100



5.县域义务教育差异系数

其中:小学

初中



0.356

0.329



≤0.45

≤0.45



≤0.2

≤0.2



6.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

93.86

95

97



7.学业质量监测水平

其中:小学学业合格率(%)

初中学业合格率(%)

高中学业合格率(%)

中职学校毕业生1+X证书获取率(%)



100

98.6

96.98

98.94

100

100



8.国家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90

95



9.学生及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91.92

95

97



三、战略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推进德育课程精品化建设,加快德育课程的载体创新、方式创新与手段创新,系统培育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基础。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环境优美、风气纯正、活动丰富的学校德育文化生态。推进学校、社会与家庭的融合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开发家长教育课程,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社会教育的补充作用。创新思想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对学校规范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提升道德主体意识的引导作用。

2.强化学生社会生活能力。

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开生活空间。加强学生的校园生活指导,开展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教育,使责任、乐群、合作成为学校生活的主基调。加强学生的家庭生活指导,开展优良家风的宣传推介活动,使孝亲、和融、爱家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基调。加强学生的社会生活指导,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生态伦理教育,使守法、诚信、友善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基调。推进实践育人,完善基地实践教育制度,创新实践教育方式;加强和改进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形成尊重劳动的情感,培育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

3.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切实推进校园足球运动,打造以健体、竞争、合作为主要内涵的校园足球文化。加强青少年美育,全面提升学生美学素养。以“运动与健康”“审美与创造”为基本维度,推进体育与美育评价改革。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在中小学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别重视对心理问题的筛查,构建学校的积极心理教育与心理问题预防、专业机构心理干预与治疗的心理教育机制。

4.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业指导,从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规范课程设置,增强各类课程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促进作用;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增强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将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体现知行结合,开齐各类实验操作课程。鼓励开展以因材施教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改革实践,使办适合的教育成为学校的重要追求。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将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工程。健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学生文化素养评价制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1.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平均每1万常住人口配备1所幼儿园,构建公益普惠、方便就近、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保教质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降低师幼比,实施小班化保教管理。关注特殊儿童入园需求,实施全纳教育,入园率达100%。重视0-3岁婴幼儿保育,加强0-3岁家庭教育指导,实行孕前、育前和育后全过程指导,创建普惠优质的0-3岁婴幼儿游戏保教服务体系,社区配备家庭保教指导员,0-3岁保教指导服务覆盖率100%,2-3岁入托率70%。创新学前教育教师、保育员培养和补充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联合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委培工作。

2.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再做增量、再提质量,巩固优势、弥补短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做好XX区义务教育资源增量提质工作,引领新一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深入推进联盟学区建设,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关注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残疾青少年等弱势群体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实行校内均衡编班,推行适度规模和标准班额办学,扩大小班化教学比例,优化师生比,至2035年,小学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初中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增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投入,教师学历达到省定标准。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制度,提高义务教育的公XX、适合度和满意度。

3.发展优质多元的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走向高质量普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便利、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形成多样性、选择性和适应性的高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到2022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100%,所有公办普通高中达到省优质高中标准。到2035年,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普及率达100%,实现从量的提升到高质量普及的转轨,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普及率达100%。积极开发、实施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以及大学先修课程,引进国际课程。探索高中与初中、大学相互衔接、协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建立特殊发展潜质学生高中直升通道。完善课程基地、学科基地建设管理制度。积极扶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引进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快优质高中教育国际化步伐。

4.发展优质融通的职业教育。

推进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增进学生的职业认知,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推动职教融通发展,实现普职之间课程、学分、学籍以及师资的融通:中职与国内外高职融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融通;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融通;中职毕业生升学与就业融通;中职招生考试与免试入学融通;中职招生与企业招工融通。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健全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创设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实施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计划,围绕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

5.发展优质融合的特殊教育。

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巩固水平,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支持普通学校接受随班就读残障学生,建设“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残障儿童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人员的配备与合作。依托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到2022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6.发展开放惠民的社会教育。

发展类型丰富、供给充足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重点办好开放大学,引导职业学校开展继续教育,支持行业企业实施职工继续教育,积极发挥社会机构在学校教育中的补充作用,规范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为社会居民提供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服务,发挥社区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基层治理、弘中.扬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阵地作用。继续推进老年教育,倡导在学习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视导队伍建设。建立学校视导员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督导工作。积极开展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督促指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做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专项督导,促使问题有效解决,特别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3.强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

科学的评估监测,是发现问题的手段,是有效开展督政、督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统筹规划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和工具。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积极参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以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监测,对职业教育依法办学、教育质量及资源配置的情况进行监测。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评估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教育质量监测项目。

中共XX市委办公室     2019年9月7日印发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专题学习会议记录范文
  2. 333综合测试二
  3.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
  4. 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5. 电影《为了儿童的生命》观后感
  6.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1)
  7.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8.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标准
  9. 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10. 教育培训机构开学及师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方案
  11. 一年级上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12. 双高双普”评估验收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13. 读经书的好处与意义
  14. 我的再发展计划
  15. 转眼,一个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年以来
  16. 教育法律法规
  17. 小学数学个人研修计划
  18.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
  19. 市职业高中“四自”德育管理模式实施体系
  20. **_*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通知

以上为《(皋委发〔〕42号)关于印发《XX教育现代化2035》的通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皋委发〔〕42号)关于印发《XX教育现代化2035》的通知由用户“芫靖君”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3-07 07:04:44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fb/ca/35451.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fb/ca/35451.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