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惰性学习,危害学习效果的隐形敌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惰性学习,危害学习效果的隐形敌人。
有这么一个学生群体,智商正常,并不懒惰,也没有拖延习惯。但是,投入非常多的学习时间,却收效甚微。
他们普遍都经历着以下这些场景:
看似努力的这群学生,都陷入了一个学习习惯的误区:惰性学习。
学习的本质,就是运用一切方法,去掌握新知识。
而惰性学习,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刻意或无意识地规避有难度的新知识,只针对已掌握的相对轻松的内容进行低效的重复练习的一种学习习惯。
惰性学习具有麻痹性,孩子有时很难意识到,而父母也不易发现其中问题。
但它却很容易让家长和孩子沉浸于完成学习任务的数量和时间上的成就感,“每个错字都抄了10遍,肯定掌握得牢牢的。”或者“看,这个月已经阅读了50本课外书了。”
例子一:
在抄写生字词的过程中,从不主动地去记忆和理解,更不会翻看字典。这样的孩子看起来非常勤奋,每日重复地抄写生字词,同学们抄4遍,他就抄8遍。
更有甚者,在默写后,针对错误的字词,也是奋笔疾书,抄写8遍10遍,但却忽略了最关键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只动手,不动脑的学习方法,看似勤奋,却只是手和眼的勤奋,实质上大脑却在偷懒。
如果缺少了运用大脑去主动学习的本质,仅仅依靠抄写或者朗读的表面形式,那孩子的学习将落入一个重复的低效模式之中,而收获到的也只是一种虚假的自我暗示,“看,我抄了这么多遍,多努力!”
例子二:
练笔时,从不刻意思考如何组织语言,能否运用一个修辞或者描写?每次练笔都有错别字、病句,都干巴巴得缺少修辞和描写。
虽然,家长不断地指导和提醒之后,却毫无改观。
这种情况也属于典型的惰性学习,学生看起来很认真,每日一篇数百字的练笔,看起来很有成就感,但只注重数量却忽略了质量的提升。
这种低效地重复练习,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几乎起不到太大帮助,还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习惯于惰性学习的孩子,每日的学习任务一般都被安排的满满的,父母什么时间推门进去,都会看到孩子勤勤恳恳地在抄写、做题、订正。可每到检验学习效果时,比如默写、背诵、测验,又往往难以获得好的成绩。
有着这种学习思维的孩子,大脑总是会想办法偷懒,在朗读、抄写、订正等学习时,都习惯于只运用眼睛、嘴巴、手等器官,而大脑则总是处于休眠状态, 这种“动口动手不动脑”的学习习惯,最终必然带来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效率不高的结果。
惰性学习最初一般起源于孩子对于学习方法的不理解,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学习任务。
比如,当家长叮嘱孩子要上课认真听讲时,有的孩子乖乖地全神贯注地听讲,但当放学后家长一询问,会发现孩子没有很好地理解和记忆老师的讲解。究其原因,孩子只记住了要认真“听讲解”,但不明白还要“跟着老师的讲解思考和记忆”。
同理,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抄生字词时,有的孩子真地就只是“抄”,不懂得的字词也不翻看字典,不会发音的也不看拼音,反正就是认真的完成“抄”生字词的作业就行了,不由令家长哭笑不得。
这种问题一般只出现在小学低年级,如果家长发现的早,或者老师负责人地提醒学习方法,这个阶段会很快度过。
当孩子都逐渐明白和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才产生了真正的分化。
见过有孩子边写作业边听歌,这一心二用的功夫,正体现了惰性学习的状态,手和眼在配合写作业,而大脑、耳朵、嘴巴在合作享受音乐,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脑神经学家进行了一项大脑的科学实验,通过对于脑神经元的观察研究,发现当人们在专注学习时,单个脑神经元会生出树突棘,进而与相邻神经元相连接,形成了一连串的神经元链接,以此来产生和强化记忆。
如果学习中总是规避一些难题、新知识点,只是一味地重复简单和已会的知识,那大脑就只会去加强那些已掌握的简单知识的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自然就更加熟练。
原因就在于,只有通过主动学习和练习,大脑中和这道题解题思路有关的神经元链接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当下次在遇到同类题型时,大脑才有可能调取出这段神经元链接,回忆起解题思路。
所以,正确的订正错题方法是,对着答案理解之后,重新再做一遍,看是否能够完成,甚至可以试着自己出一个相似的题型,帮助自己理解题意。
惰性学习,危害学习效果的隐形敌人。
学习并不是比拼谁学得时间长,谁完成的学习内容数量多。只有把注意力放在更难的题目和知识点上,主动思考和记忆新的知识点,再运用输出和练习去加深掌握,才能获得真实的学习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正在惰性学习的孩子,走出迷雾,追寻更高效的学习。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惰性学习,危害学习效果的隐形敌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惰性学习,危害学习效果的隐形敌人由用户“青铜铃少”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