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一语文】第1讲 认清表达方式-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认清表达方式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一
适用区域
部编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辨析五种表达方式
2.注意记叙的方式、议论的方式等
学习重点
1.掌握五种表达方式的特征
2.辨析五种表达方式
学习难点
1.注意记叙与描写的区别
2.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请大家注意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朗读一下。
句子1:“呼伦贝尔大草原很辽阔。”
句子2:“呼伦贝尔大草原真辽阔啊!”
同学们,如果你们真的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景象,你会选择哪个句子呢?我想,大家更多的是选择第2个句子,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从未去过大草原,从未见过如此辽阔的景象,因此,我们会被辽阔的大草原震撼,从而产生强烈的赞美之感,而这种感情的抒发,我想只能使用句子2来体现吧,那么,这两个句子为何有如此差异呢?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表达方式:
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快速记忆口诀:“书记说疫苗”
“书”——抒情 “记”——记叙 “说”——说明 “疫”——议论 “苗”——描写
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子: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2.叙述是记叙文中使用最多的表达方式。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来叙述事件,跟事件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作者容易把握,读者容易理解,是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运用顺叙的方法应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2)倒叙,是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回过来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的叙述方法。倒叙的主要作用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4)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用少量文字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的叙述方法。
如:《赤壁之战》中“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几句就是补叙。这个补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却大有作用,既说明子瑜是什么人,又显示了鲁肃的外交才能。
补叙不一定用过渡文字,但应注意尽量简短,若删去补叙部分,上下文仍然衔接。
3.导图梳理
/
/
1.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A.描写;议论、抒情;叙述;描写 B.叙述;抒情、议论;说明;描写
C.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述 D.描写;议论、抒情;叙述;叙述
4.以“听雨”为题,写一篇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短文。
要求:(1)运用“通感”和“对偶”两种修辞方法。
(2)要写出季节特点,但不能出现“春夏秋冬”等字样。
(3)不少于200字。
5.请以“夕阳下的 ”为题写一个片段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突出景物的特点,不少于150字。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一语文】第1讲 认清表达方式-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一语文】第1讲 认清表达方式-学案由用户“lj_ok”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